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甘派秦腔六场汇报演出圆满收官
创始人
2025-09-24 09:34:10
0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4日电 (王一淼)随着9月22日晚兰州黄河剧院内经久不息的掌声,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秦腔甘肃派濒危表演艺术流派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成果汇报巡回演出圆满完成。

自9月17日在定西铁堂剧院首演起,该项目在定西、兰州两地连续上演六场结项汇报演出,获得专家、观众好评,同时也标志着此次濒危艺术流派抢救性传承工作获得丰硕成果。

9月22日晚,兰州黄河剧院内锣鼓铿锵,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秦腔甘肃派濒危表演艺术流派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成果汇报巡回演出举行。丁思 摄

本次系列演出是对项目90天培训成果的全面检验与集中展示。

首演告捷,全本大戏重现舞台。9月17日,定西首演成功打响了头炮,濒危失传多年的经典剧目《得胜图》完整复排,以其恢弘的剧情和浓郁的甘派特色,引发巨大轰动。

移师金城,折子戏专场尽显绝技。9月20日至21日,项目在兰州77演艺工场连演四场经典折子戏专场。《少逼宫》《绝龙岭》《岳母刺字》等经典折子戏精彩纷呈,尤其是“吹火”“麻鞭”等高难度绝技的集中展示和甘派秦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壮的独特魅力,令金城戏迷大呼过瘾。

图为秦腔濒危失传剧目《得胜图》。丁思 摄

圆满收官,黄河剧院再掀高潮。9月22日晚,作为巡演的压轴大戏,《得胜图》全本在兰州黄河剧院再度上演,剧场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在感人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艺中,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

六场演出剧目丰富,脉络清晰,既有《得胜图》这样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大戏重现,也有多出体现甘派表演精髓的折子戏精粹。来自全国的45名基层优秀青年学员,在15位秦腔名家指导下,通过激越的唱腔、精湛的做功和真挚的情感,成功将文献中的剧本变为舞台上的生动演出,实现了“为戏找人、为人找戏”的传承目标,展现了传统戏曲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图为秦腔濒危失传剧目《得胜图》。丁思 摄

本项目通过系统性的“口传心授”与严格训练,不仅有效抢救、复排了一批濒危剧目,更原汁原味地传承了甘肃派秦腔的独特技艺,学员整体水平提升显著。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保护地方戏曲多样性、推动传统戏曲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演出虽已落幕,但传承永不止步。一支充满活力与潜力的青年传承队伍已然成长,为古老的秦腔甘肃派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与动能。(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台媒:台风“桦加沙”重创台湾花... 【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东森新闻9月24日报道,台风“桦加沙”外围环流重创台湾花莲县光复乡,马太鞍溪堰塞...
茶叶分三等 觉林僧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客赴茶者,皆以油囊盛余沥以归。 ——五...
罗政读《兰州大学学报》(一)再...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罗政 《再论金朝的“三师三公”》一文,作者田晓雷,发文单位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51...
福建泰宁古城“重生”记:千年古... 夜幕降临的泰宁古城,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本文图均为 泰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夜晚时分,伍华晖时常...
汉魏晋士风何以怪诞 东汉末年以来,政局动荡,杀戮不断,汉、魏、西晋相继嬗代,忠于故主不接受现政权者都逃不过身灭家亡的命运...
兵马俑身上发现100多枚工匠指... 近年来,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在出土的陶俑身上新发现了100多枚指纹印痕...
原创 “... 在20世纪80年代,何家庆不畏艰险,穿越了中国最险恶的“死神之地”——大别山,只为寻找一条能够帮助贫...
原创 溥... 有句古话说,皇家无血亲。这句话揭示了皇权争斗中血腥与残酷的现实。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人为了权力,甚至不...
辛亥革命:的经济变革与历史回响 引言:1911 年,中国大地上风云激荡,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正在酝酿。这一年,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 ...
原创 印...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