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食品名镇,地处东江支流寒溪河畔的东莞茶山镇,荣获2025年广东省“一星平安鼎”。这座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的小镇,守护着超30万人口的平安,自2014年起连续10年被评为平安东莞建设工作优秀镇。
茶山的守护经验在于一套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将服务点设在居民家门口、工人厂门口,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受理、及时办理。同时对矛盾溯源,追根究底,解决困扰百姓心头的长期病,将平安刻入小镇生活的每一寸肌理。
平安微阵地化解居民烦心事
在茶山镇某小区,李先生与一批业主因为拖欠物业费被物业公司提起诉讼。
矛盾来源于小区的房屋质量问题,李先生向茶山法庭的调解员倾诉:“我不是故意不交物业费,但我的精装房有很多问题要整改,开发商迟迟不弄好,我也是被逼无奈。”
在了解业主未按时缴纳物业费的原因后,茶山法庭意识到,如果不解决纠纷的根源,物业费缴纳纠纷将持续不断。
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茶山法庭联合平安法治、司法、网格、房管、住建等部门组成一支调解队伍,与业主、物业公司、开发商进行耐心细致的协调沟通,不仅听取各方意见,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努力,开发商被说服及时整改了房屋的质量问题。业主们补缴了之前拖欠的物业费用。物业公司也感受到调解员的诚意和专业,决定撤回对业主的起诉。
这个案例是茶山镇以“幸福小区”治理中心,长效化解小区纠纷的生动体现。
2024年4月,茶山镇创新建立“幸福小区”治理中心,以中心为面,试点建立纳帕溪谷“友商量”小区治理微阵地,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茶山法庭庭长徐舒音告诉记者,将司法力量送到一线,不仅有利于厘清纠纷关系,还能向居民及时普及法律,避免损失。茶山将从小区向全镇延伸,浸润到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今年5月,茶山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成立“容·融家事驿站”,聚焦家事情感纠纷这一民生痛点,组建由法官、妇联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多元调解队伍,为有需要的家庭及群众解决“家务事”。
通过建立涉妇儿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及家暴、抚养权争夺、财产分割等案件优先受理,为妇女儿童当事人提供精神关爱,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和临时庇护等“一站式”帮扶服务。驿站建立不到3个月,受理各类家事矛盾纠纷99起并全部化解。
解纷全机制织就劳资和谐网
通过一句“还没发工资”的抱怨,茶山网格员与劳动监察执法人员就及时化解了一起潜在纠纷。
不久前,一个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听到某租客反映,其所在的企业还没发工资。他将线索及时汇报给辖区劳动监察员,执法人员立即到企业走访,发现企业因为财务人员休假没有按时发放工资,老板也不在意。此外,企业用工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员工不满,人员流失严重。
执法人员立即开展“微宣传”,指导企业建立健康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劳动者权益边界,警示劳动争议风险。
该案例是茶山镇创新劳资纠纷“前哨后盾”防控模式的体现。
“前哨” 扎根基层,茶山在企业密集的村设立劳动监察联系点,让劳动监察员长期驻守村级基层一线,将企业服务和劳动监察窗口前移。
“后盾” 协同发力,通过建立劳动争议协同处置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行动同步,避免“单打独斗”,让纠纷化解更及时、更有效。
茶山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副局长方旭初介绍,今年以来,茶山镇辖区劳资纠纷整体数量下降了16.29%,劳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以一个个治理微阵地,服务小驿站,茶山不断健全平安的守护机制,解决百姓心头的烦忧,营造基层善治的大格局。
采写:南方+记者 张帆
统筹:龚菊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