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搞行为艺术
创始人
2025-09-19 12:01:30
0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1994年,成都正在进行府南河(也就是锦江)的综合整治工程。美国艺术家贝西·戴蒙Betsy Damon来到成都,和本地艺术家一起发起了《水的保卫者》,这个关注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行为艺术项目

本图来自网络。本文其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何利平访谈&周斌访谈

支持方海报露出

本文是由A4美术馆的楚思贤个展项目予以支持的访谈栏目中的一篇。

艺术家:楚思贤

发起人:孙莉

策展人:杨玉婷

主办:A4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5年8月23日-9月21日

开幕时间:2025年8月22日

展览地点:(麓镇山顶广场)3F展厅

展讯与文章内容无关

探访者按:

成都对中国行为艺术界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这两篇采访的对象,分别是两位常居成都、知名的行为艺术家/工作者。

1.他嘴上说着仿佛早已脱掉长衫的话语,只是不论如何,也难掩饰内心的傲气与执拗——笔者在采访时,对行为艺术家何利平最深刻的印象。

2.周斌本身是行为艺术家,2008年联合创办了UP-ON向上国际现场艺术节,2021年创办了UP-ON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在他的受访口述中,呈现了行为艺术在成都的简要发展史。

如果说起何利平,人们大抵都记得那件作品——它流传甚广,从网络到现实,好多圈外人都知道。它无声地、却也充分地,定义了我们对“何利平”这三个字的第一重印象:《只要心中有沙,哪儿都是马尔代夫!》。

所以我问何利平,怎样看待“沙滩哥”这个标签?大家说起他,总绕不开他早年那一件作品。后来他做过的许多创作,反而仿佛被“沙滩”的光轻轻覆盖,静静地被忽略。

何利平说,《沙滩》这件作品对他来说,其实像个礼物。他做了好多年行为艺术,突然有一个作品达到自己期望效果,成为了一个社会事件。那是一种很难说清楚的私人感觉,他幸运地接住了这件作品。也正是在那之后,他看清了自己该往哪走——不是说刻意去制造什么网红式的作品,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寻找普通人共性的那种东西,按照这个创作逻辑,去推进往后的创作。

《只要心中有沙、哪儿都是马尔代夫》 行为图片 可变尺寸 2015

《MC-行为参考》-杂种文化 视频截图 2016

我问他,在当前美术馆体系对艺术家的经济支持日益不稳定且有限的整体环境下,他如何看待个人创作与艺术市场化之间的关系?问这个问题时,我其实知道些他与商业画廊间的近事。我能感觉到,他心底藏着些皱褶,一些不便明言的抵触与挣扎。

但何利平很笃定地告诉我,他并非从一开始就标榜自己要拒绝市场。他说他一直都是想要市场的,只不过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今天这般田地——也许终究不会有,也许只是时候未到。他声称自己觉得画廊和艺博会那套系统其实挺好,只是它们对当代的、观念性的内容,反应总是慢几拍。因此,在这个行业的金字塔里,除非你站在塔尖上,否则塔尖之下,尽是惘然。现状便是如此,也就只能鞭策自己沉下心,多做作品,做好作品。

这种生产方式看上去就像艺术品 综合材料 高0.8m、直径0.45m 2023

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何利平个人项目(2022.10.20—2024.10.20)

我又问他,在川渝这地,那些更年轻的、与他直接有过交集的行为艺术后来者(不,我没说他老的意思,他虽然成名早,可也是80后),跟他当年处在创作早期的状态有何异同?毕竟,时境流变,群体的风貌也不免变化。

他说,相似之处,是依然没有跳出行业系统一贯的逻辑旧轨。而不同,或许在于他们那一代更依循艺术史延下来的逻辑,在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状态中,去做一种……更严谨的行为——至少是自己所以为的严谨。而如今看到的,却时常透着一股……文艺范儿?

我追问,这是否意味着他们那时的作品更贴近生活的粗粝与真实,语言也更纯粹;而年轻一代的创作,则往往更依赖书本的诠释、更倾向于剧场化的表达,成为一种综合意义上的行为艺术?

何利平沉吟片刻,说重要的倒不在于形式本身——剧场也好,身体也罢,或与材料、影像交融,这些本无对错。真正关键的,也许是感知世界的方式已经变了。既然生长的土壤早已不同,若还套用从前的范式,意义何在?从前做行为,逃不出三个方向:身体的承受极限、时间的无尽消耗、重复而无意义的劳动。但既然行为艺术本身从未真正进入市场,重复这些标准,意义又在哪里?不如回到自身鲜活的感知,飘一点,也无妨。

我直接问,您所说的那种“做题式、填充式、拼接式”的创作,是否只是为了在艺术系统内占一个位置、搏一份名声?

他斟酌着言辞,说不能这样断言。每个人的诉求难以揣测,更无法轻易考证。他沉思片刻,犹豫着,说,或许是因为,行为这种形式重复了太多年,创作上的突围,确实更艰难了。

是说在同样的现实土壤、相似的时代体感下,老一辈艺术家把能挖的都挖尽了,后来者能够选择的路径,就越来越狭窄?

他点了点头。行为艺术本身的突破太难。新的通道一定是存在的,只是大多数人还没有找到——或者说,还没有人真正走通。若仍按传统的方式去审视行为艺术,现在能做的,必然更有限。所以在力度上、在表达的极限上,很难再达到过去那个时代的高度(这里何利平指的,可能是比自己更老世代的行为艺术)。何利平觉得,现在一些网络博主所做的事情,其实非常“行为艺术”。他们跳出了既定的系统框架,也消解了艺术标准带来的困境。如果他们以非艺术家的身份,反而做得比我们更鲜活、更彻底——那我们坚持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问,当系统之外的创作反而比系统内更具活力,他是为之欣喜,还是会为系统内的困境感到失落?

何利平语气很平静,说其实都还好。他提到如今已有一种共识:若将来真有什么新的可能,那一定来自系统之外。艺术家身上扛着太多东西——严谨的学院训练、艺术史的框架、思维的定式与语境的束缚,反而让创作变得不自由。而系统外的人举重若轻,毫无包袱,做得更加轻松、更好玩。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命力。

这条街的尽头是舞池 综合媒介 可变尺寸 2023

我说我其实在旁敲侧击,想试探他身体里是否还藏着艺术精英主义的执念。

他突然脱口而出:“没有!其实我对艺术家这个身份都很鄙视。”

他反应太过明显了,旁边的朋友一眼看穿:“你这就是典型的艺术精英主义(腔调)。”

他说他不是精英主义,这样扯下去就是玩儿文字游戏了。他说他的行为艺术创作逻辑,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上。

我:“你说的普通人……”旁边的朋友:“反而像在装……”我:“会不会是艺术圈‘处处是外人’的语境底下的一种正确呢?”

旁边的朋友:“我感觉何老师非常的精英化——你用一种平民的心态,去做一种精英的姿态,有没有这种可能?

(注:旁边的朋友是楚思贤)

问答聊天进入了一种散漫、想要辩驳而不知怎么辩驳的状态。

于是我插话:可否换一种说法问,你是不是对艺术有某种信仰?

何利平沉吟:……其实还是有的。

他说他从小喜欢画画,后来转向行为艺术。他说,做艺术终归要靠一口气撑着,这口气一旦散了,一切也就真的结束了。

我说这是一种“建制中的在野性”。何利平说,用一两个词概括这种事,他觉得太难。旁边的朋友说我总结得不错——尽管话里多少带些玩笑的成分。

他尝试梳理自己如何将“作为普通人”变成创作的核心逻辑。他倚靠普通人的身份与视角,关注普通人;在当下的时空里,寻找普通人共有的生命经验,再将它们提炼、反映为作品。他希望未来如果有人回望这段历史,会看到有一位艺术家所做的并非追逐时尚,而是与这个时代的普遍经验紧密相连。时尚,他说,从来只属于极少数创造者,剩下的追随者,不过都是“土鳖”。

《安全生产》局部 综合媒介 可变尺寸 2021

《生活广场》展览现场图片 综合媒介 可变尺寸 2021

我问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工作室布置得隐约像一座白盒子式的展示空间,仿佛某种特定场域艺术,堆叠的作品如同常规陈列,简陋之中却透出某种精心经营过的希望感,甚至能察觉到一缕带着遗憾的执念。

他说,其实只是想营造一个适合创作的氛围——工作室本身太过简陋。他说这和他非得收拾整洁才能开始工作的强迫症并无本质区别。

我们聊到审美。我说他的行为录像为了保持表意的纯粹,显得极为克制,几乎不见审美层面的修饰。他说那些影像本就是记录性质的,从未刻意融入影像语言。我追问,是否一旦加入影像语言,就不再是纯粹的行为了?

他犹豫了一下,说也不是不好,只是那样容易带来歧义……有些艺术家,还是更侧重行为本身,而不是镜头语言。

我听出来了。他嘴上始终保持着对各种艺术形态的包容,骨子里却非常执着,有一套不容让步的规矩。

何利平说,艺术应当更开放些,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他拿自己举例,说他唱歌跑调,可一位声乐朋友却告诉他,你这样唱,也有你自己的味道,不必非要符合什么标准。有些行为适合用图片呈现,修图之后更出效果;有些行为本身偏弱,但通过影像语言的加持,反而得以成立。“为什么不呢?何必那么固执?”不一定非要把表达局限在身体本身。重要的是艺术根本上是相通的,靠的是一点灵性。从作品能看出一个艺术家是否敏感,是否具备细腻的感知——那是一种天分。

我怀念的 高清视频 可变尺寸 2023

何利平肖像

周斌给笔者讲述了成都行为艺术的发展史。

周斌特别强调,成都之所以能成为全国行为艺术持续活跃的中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情开始于1994年的《水的保卫者》项目。当时成都正在进行府南河(也就是锦江)的综合整治工程。正好美国艺术家贝西·戴蒙Betsy Damon来到成都,和本地艺术家一起发起了这个关注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行为艺术项目。这个主题与当时政府治理城市水环境的工作重点高度契合,双方一拍即合。这个偶然的开端非常关键,它让行为艺术活动从一开始就与公众关心的议题和城市发展建立了紧密联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从1994年到2001年左右,是成都行为艺术的黄金时期。因为行为艺术从一开始就建立起的积极正面的形象,所以活动都可以在公共场所实施,媒体也都给予大力支持,纸媒和电视台都会跟踪报道,现在UP-ON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里,还保存着许多头版或整版报道行为艺术活动的旧报纸。行为艺术在这座城市里,对广大民众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水的保卫者 1995年,成都

2016年,成都,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艺术活动

成都作为历史上的移民城市,经历过湖广填四川、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三线建设等时期,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生态和文化特性。周斌认为,这种背景使得亚文化在这里特别活跃,有“亚都”之称。行为艺术在其他地方可能会被妖魔化,但在成都,人们的态度是,“那就做吧,好像也没什么”。

自1994年行为艺术在成都起步以来,当年的首批艺术家(包括周斌本人)就注重构建和养护本地的行为艺术生态,主动与媒体沟通、促进公众理解、寻求与美术馆等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形成了一个有利于行为艺术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如今的UP-ON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不仅吸引了许多年轻志愿者参与,还设立了一个由25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成员以成都为主,同时涵盖来自国内外的人士,如陈默、冯博一、李振华、田萌、蔡斯民、唐佩贤等。客观而言,成都目前确实是国内行为艺术生态发展最为成熟的城市。

与往昔相比,如今行为艺术面临的内容监管无疑严格许多——整体文化环境都在收紧。周斌提起一桩旧事:约1998至2001年间,成都的保安系统里曾设有“行为艺术科”与“诗歌科”。后来,因行为艺术直观可感,该科被撤销,而“诗歌科”因文字抽象仍被保留。那时他们办活动,常有人到场“观看”和“录像”;后来熟了,对方便说“不来了”,觉得“你们搞不出什么名堂”。

历史浮沉,环境顺逆,在他看来都是文化进程中的必然。不必抱怨。该做什么,想做什么,做了什么,须承担什么——自己心里清楚就好。

对于当下的环境变化,周斌讲述了他们成都行为艺术群体的应对态度:抱怨没有用,既浪费时间又增加负能量;而且人也等不起——对一个政策周期来说,十年很短,但对一个人的艺术生命来说,已经是生平的几分之一的时间了。因此,他们的核心态度就是做行动派,先去做。

关于UP-ON向上现场艺术节的运营,周斌坦言如今更为艰难。北京不少非营利空间已消失或迁离。但在成都,他们仍依托既有生态、持续拓路。他特别提到2021年启动的“UP-ON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一个专注于行为艺术领域,系统整理行为艺术文献、组织活动和展开研究的行为艺术机构。

资金方面,UP-ON向上档案馆实行“吃百家饭”的生存策略。既有25位理事每年提供理事费作为基本的运营经费,也有捐钱捐物的赞助机构和个人,例如近悦儿童美术馆(本次采访所在地)、A4美术馆、浓园艺术区、上城设计等。

周斌举一例:采访前一天,经李天蜀引荐,他与成都“迈克生物”负责人见面。对方对以公司名义赞助行为艺术仍有顾虑,却愿以个人名义赞助支持UP-ON向上档案馆50万元,分十年支付、每年五万,并可签协议。又举了其他一些例子。他说,作为生活在成都的西安人,他明白:成都之外,很多城市的行为艺术项目与非营利空间,运营极为艰难。

档案馆理事赠言

他说,像UP-ON向上档案馆这类非盈利机构,需要真正把事情做好做的纯粹才能持续得到同道中人的理解和支持。自 2021 年底创办至今,各个项目如“现场艺术节”、“夜校”、“档案盒”等都已全面铺开,并采用快速推进,边做边完善的策略。不少项目因为持续的推进,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也吸引了资金的冠名支持。就当下的经济和文化环境来说,已属难得。

周斌说UP-ON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未来的生存策略,依然是靠众人拾柴、同道携手。一切的前提,还是把事情做好。

行为艺术讲座交流活动 2023年 成都

UP-ON档案馆的夜校活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最野画家:独居12000㎡... 廖星君是一个水墨画家, 北漂十几年后,他选择回到老家桂林, 在一处四面环山的山谷里, 亲手打造了自己...
瑞丽市拂晓珠宝店(个体工商户)...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瑞丽市拂晓珠宝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雷,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经...
创辉珠宝(08537.HK)获... 创辉珠宝(08537.HK)公布,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及控股股东傅镇强先生自2025年...
成都市钻小可珠宝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成都市钻小可珠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童传浩,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经营...
升是影院隐是艺术!海信发布全球... 9月19日,以“无界”为主题的“2025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作为全球激光显示领域的...
原创 辜... 在民国初年,随着各种外来思想的涌入,传统的华夏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一股否定传统文化的潮流迅速蔓延,尤其...
原创 除... 在历史上,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的重大失利,战败不仅没能为关羽和张飞复仇,反而带来了惨重的损失。经过这...
原创 如... 刘秀笑了笑,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龇牙笑容:“当年废了小郭,虽然心中多少还有些愧疚,但若是吕雉来,哪怕她...
原创 中... 在遥远的非洲大地上,一位中国游客的旅程中,竟意外邂逅了一位特殊的同胞。然而,这场相遇并没有带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