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茶山茶园松糕春节登上央视
创始人
2025-02-06 15:39:42
0

小小松糕饱含爱与传承。近日,一块块香甜、软糯的茶山茶园松糕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大型美食纪录片《妈妈私房菜》,通过30分钟的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东莞茶山的非遗美食技艺,讲述了爱与传承的暖心故事。

传承人林凤媚

传递母爱的专属“私房菜”

茶园松糕是东莞茶山的一项特色传统小吃,以糯米为主要材料、花生和白糖为馅料的一种糕点。在茶山,“松糕”与“承高”谐音(意为垫起来),有扶持子孙快高长大、事事顺利、步步高升的意思,每逢老人做寿、小孩满月、新娘结婚满一个月等喜事都会用到松糕,传递吉祥,此时松糕需点上红印,以示吉利。茶园松糕制作技艺也是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制作茶园松糕

对于茶园松糕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凤媚而言,这也是她妈妈传给她的一道专属“私房菜”。在林凤媚家,茶园松糕制作技艺传了几代人,中间由林凤媚的奶奶传给了林凤媚的母亲陈月爱。每天早上,陈月爱四五点钟就要起床蒸制松糕,七点多钟就要骑着自行车、载着两箩筐松糕到市场摆摊,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做就是几十年。直到现在,茶园松糕仍是不少茶山民众早餐的首选,是不少茶山人童年的味道。

制作茶园松糕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80后的林凤媚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手艺,时常跟着母亲去市场里卖松糕。“是松糕把我养大的,我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正是这份特殊的感情,让林凤媚这位全职妈妈坚定要将茶园松糕传承下去。

坚守与创新的碰撞和结合

茶园松糕主要分为浸米、沥干、舂米、过筛、做馅、铺粉、放馅、分割、蒸煮、点红印等步骤。光是浸米、舂米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费时费力。虽然制作工序繁复,但年过七旬的陈月爱一直坚持古法制作,始终不变的味道也为他们积累了不少老顾客。

林凤媚与母亲陈月爱

为了传承茶园松糕制作技艺,这些年林凤媚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致力于非遗技艺的宣传推广,到学校里开设非遗课堂、参加非遗墟市和美食节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林凤媚发现有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松糕这个传统食品。

林凤媚与母亲陈月爱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群体,林凤媚开始思考创新。但是对于林凤媚的想法,她母亲却一直不赞成。在母亲看来,只有传统的做法、传统的口味才是对的。

开展非遗课堂

“我希望自己不仅是一个全职妈妈,也想尽自己的能力拼一把。”尽管意见不同,想让更多人喜欢松糕的林凤媚还是迈出了尝试的脚步。她制作新的模具,尝试丰富松糕的造型;创新加入红豆、桂花等不同馅料,希望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主动做市场调研,不断优化调整。

看到女儿坚定的决心和认真的态度,母亲也逐渐开始理解林凤媚,帮着她蒸制新款松糕参加美食节,用一碗咸丸、猪脚姜这些家常美味默默地表示支持,无声的爱也在一道道“妈妈私房菜”中传递。

林凤媚制作的新款松糕

如今,林凤媚在制作传统松糕的同时,继续研究松糕的创新之路。“妈妈私房菜”在一代一代传承,茶园松糕制作技艺也在坚守和创新中传承。

南方+记者 丘想明

通讯员 茶山宣

【作者】 丘想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言:“大暑,六月中旬。暑,意味着炎热,在炎热的程度上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暑,月中...
巾帼英雄钟竹筠:杨柑女儿的传奇... 中国青年网湛江7月16日(通讯员 黄嘉滢)为缅怀革命先烈,了解钟竹筠女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传承红...
一本党的百年活史书:见胡正先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毛泽东主席写下的长征七律诗在我幼小时已经朗朗上口。在那段烽火...
艺术家戴耘分享雕塑创作实践,在...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近日,由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办的第18期“金湖一街36号·文...
原创 刘... 刘备该不该伐吴?这个问题刘备最有发言权:关羽的首级在曹魏、身体在东吴,张飞的首级在东吴,身体在阆中,...
原创 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直是跟秦国不分高下的大国,在齐桓公时期更是成为了诸侯霸主,就算是周天子都对齐国...
原创 山... 山东寿光,一个黄河口边的小城,城名自西汉起流传千年,中国文化、中国性格、中国情怀深厚得如同黄河淤沙,...
原创 倒...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与法律事实,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大陆反复重申,我们...
原创 公... 公孙瓒,这个名字或许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然而在乱世混沌的东汉末年,他却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
原创 傅... 在明朝伐蜀的这一战中,朱元璋主要派遣了三个大将过去,汤和、廖永忠和傅友德,老朱砸其创作的《平西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