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众多朝代中,明朝的官员们生活得异常艰辛。这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他一生中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他的童年饱受贪官各种剥削之苦,因此在掌握权力后,他颁布了一系列严酷的法律,专门用来整治官场上弥漫的贪腐现象。
与此同时,朱元璋为他的官员设定的薪水也极其微薄,甚至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口袋里几乎没有余钱,而皇帝又施加了高压的统治政策,这使得在明朝为官变得异常困难。虽然朱元璋痛恨贪污腐败,但即便是清白的官员在他眼中也难逃厄运。有位名叫曾秉正的清官,因过于廉洁,最终得罪了朱元璋,被秘密抓入皇宫,沦为太监。
曾秉正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官。朱元璋登基之初,偶然间看到了曾秉正撰写的奏章,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随即下旨提升了他的官职。因而,曾秉正得以进京,担任天子的近臣。尽管他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但由于情商极低,虽然学识渊博,却总是处理不好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曾秉正立志做一名忠诚的臣子,誓言要毫不留情地揭露官场的黑暗。
曾秉正对官场中互相庇护、任人唯亲的现象感到十分反感,因此他坚持与同僚保持距离,始终依照法律办事,决不做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因此,他得罪了不少人,但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却给予了他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一位称职的好官。然而,曾秉正不仅在同僚面前直言不讳,即使面对朱元璋,他也常常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指出皇帝的失误。
在一些朝议上,朱元璋偶尔发表错误言论,曾秉正便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毫不留情地纠正皇帝,丝毫不给他留面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曾秉正的直言开始感到不满。尽管曾秉正当时已经是三品要员,但他的为官之道毫无长进。后来一次,他再次毫不留情地在大臣面前批评朱元璋,皇帝终于忍无可忍,便直接罢免了曾秉正的官职,命令他回乡养老。
曾秉正因得罪了众多同僚,这时显然没有人愿意为他辩护,他只得老老实实遵从皇命,开始整理行李,准备带着家人返乡。然而,曾秉正却发现自己早已将俸禄花得七七八八,连回家的路费都无从凑起。无奈之下,他只得将刚满四岁的幼女转手卖给了人贩子,这才勉强筹得了一些路费。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尽管筹到了钱,曾秉正最终却未能如愿回籍。这一情况被朱元璋得知,令他勃然大怒。皇帝认为曾秉正的俸禄绰绰有余,足够他安度晚年,但作为官员竟然公然卖女以筹措路费,这显然是在蓄意制造风波。
朱元璋认为,曾秉正这一举动是想要让自己在朝中蒙羞,仿佛他对下属是多么苛待。于是,朱元璋下旨严厉斥责曾秉正卖女的行为,称其为无耻,完全不配做一名父亲。最终,他将曾秉正处以宫刑,带入宫中,令其成为太监。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了有关曾秉正的任何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