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马皇后去世时,天公似乎也为之感到悲伤,暴雨狂风交加,仿佛天地都为她的离世哀悼。朱元璋愤怒异常,震怒道:“若这场雨不停,所有负责送葬的人都将陪葬!”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得浑身发抖,气氛一时凝重。就在此时,宗泐法师淡定地说出了一句安抚的话,最终让大家得以脱困。
马皇后,原名马秀英,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从小失去父母后,马秀英被远房亲戚郭子兴收养。郭家对她如亲生女儿一般,精心教她女红,并且让她接受了读书识字的教育。受到了如此良好的教养,马秀英长大后,既具备了出众的容貌,又拥有端庄的性格。
到了适婚的年纪,郭子兴夫妻决定为马秀英挑选一位合适的丈夫。经过考量,他们看中了朱元璋,虽然他出身贫寒、并非名门望族,但朱元璋却在郭子兴麾下立下赫赫战功,深得信任。于是,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然而,随着朱元璋逐渐崭露头角,他对郭子兴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傲慢无礼,甚至在某次冲突中激怒了郭子兴,导致他被关押进牢房,并禁食反省。
幸好,马秀英偷偷地带去一块烧饼探望朱元璋,为了不让他看到,她将那块烧饼藏在怀里,烫得胸口红肿。朱元璋被她的关心深深打动,感慨道:“秀英,放心,我这一生定会待你如初。”
马秀英不仅关心丈夫,她还对和朱元璋并肩作战的将士们极为关爱。每逢他们的生辰,她都会亲自送去厚礼,表达对这些兄弟的感谢与关心。她还用自己的嫁妆为征战的士兵们送上丰厚的赏赐。虽然历史上戏称马秀英为“大脚马皇后”,但正是她那双大脚,让她能够不辞辛劳地走上数十里路,去营救在战场上受伤的朱元璋。若没有她的及时援助,也许历史的主人公会是另一个人。
朱元璋登基后,马秀英成为了皇后。即便身为一国之母,她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始终保持谦和的品行。她深知大义,从未反对朱元璋纳妃,反而对后宫的嫔妃和孩子们温和有加,妥善管理后宫事务,令整个宫廷井然有序。此外,她还时常关注宫外的贫苦百姓,亲自带头织布做衣,送给孤寡老人,广受民众赞誉。
朱元璋也曾感慨:“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朱元璋日渐疑心重重,开始猜忌那些有功的大臣,并在朝堂上大肆斩杀许多功臣。马皇后心中不忍,决定常伴左右,劝谏朱元璋不要心狠手辣,尤其是对待那些忠诚的大臣。
有一次,太子太傅宋濂的孙子卷入了胡惟庸案,结果连带宋濂也受到了牵连。朱元璋坚持要将宋濂处置,马皇后闻讯后,急忙前去劝解:“皇上,我们一向尊师重道,宋濂年事已高,又是太子的老师,您应当宽容他。”在马皇后的劝说下,朱元璋最终决定宽容宋濂,仅将他流放,免于死刑。
马皇后一生行善积德,宽厚仁慈,聪明智慧。朱元璋多次称赞她,认为她堪比唐朝的长孙皇后,贤德且能干。然而,51岁那年,马皇后病重,朱元璋为此深感痛心,日夜不离她的床前,连朝政也搁置一旁。他为治病召集了许多名医,但马皇后都拒绝了这些医师的诊治。她拉着朱元璋的手说道:“生死有命,既然我的时日已到,又何必再去找御医呢?若服药无效,您又该责怪御医。”
马皇后最终没能挺过病魔,她的离世令朱元璋痛不欲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悼念,他决定为马皇后举办一场为期27天的盛大葬礼。葬礼当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和雷电让一切进展变得困难重重。由于天气不佳,葬礼时辰一再推迟,朱元璋心急如焚,愤怒地责怪道:“这雨为何还不停止?若不停止,送葬的人就陪葬吧!”
他的怒气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恐。众人跪倒在地,恳求朱元璋宽恕,并祈祷雨水能够停止。就在这时,宗泐法师平静地说道:“皇上,老天爷降下大雨,正是上天也在为皇后的离世而感到悲痛。”听到这些话,朱元璋的怒气渐渐平息,他终于决定继续葬礼,让马皇后得以安葬,而“陪葬”的话也不再提起。
马皇后的离去对朱元璋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此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新后,始终保持着对她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