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广东英德进行“土改”的过程中,群众发现了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这个人便是莫雄,曾任国军少将。在当时,百姓对国民党的人士充满仇恨,莫雄很快便被判定为死刑,并将面临枪决。这个消息迅速传到叶剑英元帅耳中,他立刻向广州方面发电报,要求宽大处理。与此同时,他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毛主席立即指示:“立即释放莫雄,并为他安排工作。”那莫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何这位国民党少将能够引起叶剑英和毛主席的关注呢?
国民党少将的“潜伏”生涯
莫雄,从16岁开始接触三民主义,加入中国同盟会,步入了革命的行列,随后参与了北伐,坚定地追随孙中山的步伐。在粤军中,莫雄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军中几乎无人不识其名。由于他豪爽仗义的个性,部下亲切地称他为“莫大哥”。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带领“陈家军”发动兵变,迫使孙中山被迫逃入永丰舰。孙中山麾下的粤军也遭到了重创。此时,莫雄身为粤军的中校营长,面临陈炯明的威胁和诱惑,毅然选择拒绝屈服,反而秘密联络了孙中山,最终在莫雄的协助下,西路联军成功驱逐了陈炯明。莫雄在这一战役中担任前线指挥,为孙中山第三次建立革命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后,孙中山亲自提拔莫雄为国民党少将旅长,那时莫雄仅31岁。值得注意的是,莫雄在剿陈炯明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共产党员,并被他们的牺牲精神和光明磊落的风范深深打动。从那时起,莫雄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1923年,孙中山回到广州,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并在苏联及共产党支持下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后,虽然国民党内有不少反对声音,但莫雄并非其中之一。莫雄认为蒋介石虽然出身贫寒,但却十分努力,还曾在日本士官学校接受过教育。他在孙中山面前常常看到蒋介石虚心请教,虽是行军途中,蒋介石始终沉浸于革命理论的学习。
然而,莫雄没有料到,正是蒋介石背后对他发起了“暗算”。1925年,廖仲恺遇刺,蒋介石指派莫雄去收缴粤军武器。任务完成后,莫雄却被黄埔军围困,并接到许崇智发出的投降命令。虽然莫雄心中愤怒,却无奈接受。然而,许崇智随后透露,蒋介石已经软禁了他,而那封投降命令实际上是蒋介石以许崇智的名义发出的。莫雄终于认识到蒋介石的真面目,开始参与国民党内部反蒋的活动。
此时,莫雄深入了解了共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理念,并意识到国民党远不能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共产党推翻蒋介石的目标,莫雄表示支持。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中共虽然没有直接接纳他为党员,但严希纯同志鼓励他:“你虽非党员,但一心为党,是我们最需要的同志。希望你能为党做有益的事情。”
秘密为党组织工作
虽然莫雄未能成为中共党员,但他始终心系为党做事。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不断围剿中共苏区,但屡屡失败。为了挽回局面,蒋介石让自己的高级幕僚杨永泰接触莫雄,希望能让他加入“剿共”队伍。在杨永泰的安排下,莫雄受邀成为“剿共保安司令”。
莫雄心知肚明,蒋介石此举别有用心,于是他决定借此机会反向利用蒋介石的安排,打击蒋介石。莫雄将这一情况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并提出由中共同志担任自己“剿共司令部”的成员。尽管上海地下党正面临严峻局势,仍决定冒险派出同志协助莫雄。
在莫雄的指挥下,成立了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剿共司令部”。蒋介石对这一行动一无所知,反而欣喜莫雄的表现,连连嘉奖。但实际上,莫雄在“剿共”过程中屡次提前告知红军,导致这些战斗几乎没有造成任何伤亡。
1934年,蒋介石特邀莫雄参加一次机密会议。会议结束后,莫雄及时将蒋介石意图消灭红军的“铁桶”计划送到中央特科,帮助党组织避免了一场严重危机。
恢复名誉,最终归正
莫雄的为党行动最终被蒋介石发现,国民党派出特务追杀他。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莫雄逃至香港。解放后,叶剑英得知莫雄的情况,亲自发信邀请他返回工作。毛主席指示,莫雄是党的老朋友,不论过去如何,必须宽恕他,并安排合适的工作。
莫雄回到广州后,重新投身于解放工作。尽管当时他因过去的身份和历史被许多人视为反面人物,但他依然诚实填写个人履历,完全坦白曾在国民党工作的经历。1951年,英德土改时,莫雄的身份暴露,百姓要求将他送回英德批斗并枪决。
危急时刻,叶剑英紧急出面,向陶铸解释莫雄的特殊身份,并成功保住了他的生命。最终,莫雄得以恢复名誉,继续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直到2011年,才有更多人了解莫雄在反“围剿”过程中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莫雄虽不在革命前线,却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同样值得我们敬仰。
参考文献:
《文史春秋:莫雄的传奇故事》
《同舟共进:莫雄的“潜伏”人生》
上一篇:李开升:明代嘉靖本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