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其子司马衷继位,即为晋惠帝。由于晋惠帝缺乏政治智慧,不能有效治理国家,导致朝廷出现了严重的权力斗争,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八王之乱”。虽然历史上称之为“八王之乱”,但实际上,因这场动乱丧命的西晋王公贵族数目远超八人之多。然而,在这场动荡中,有一位幸运人物不仅成功避开了权力的风波,还利用这场乱局,最终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琅邪王
这位幸运的人物正是晋元帝司马睿。虽然他是西晋宗室的一员,但他与皇室的血缘关系较为疏远。司马睿的祖父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而西晋的皇位则是由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这一脉传承的。司马伷在西晋建立初期被封为琅邪王,并参与了平定东吴的战争。283年,司马伷去世,王位由其长子司马觐继承。然而,司马觐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最终在290年去世,时年仅35岁。作为司马觐的长子,司马睿继承了琅邪王的位置,当时年仅15岁。
同年,晋惠帝司马衷即位,西晋政权陷入了动荡之中。由于司马睿年轻且为人低调,又与皇室的血缘关系较远,因此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尽管如此,侍中嵇绍曾评价他为“琅邪王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似乎暗示司马睿身上蕴藏着不凡的潜力。
二、回国
直到304年,司马睿才真正卷入了西晋的“八王之乱”。当时,东海王司马越控制了晋惠帝,并以其名义任命司马睿为左将军,派他带领朝廷军队征讨成都王司马颖。可是,在荡阴之战中,晋军遭遇惨败,许多诸王和重要大臣都被俘虏,司马睿也未能幸免。更不幸的是,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在这场战斗中被司马颖所杀。
身处险境的司马睿担心自己也会遭到牵连,趁乱从邺城悄悄逃离。途中,司马睿在黄河岸边被检查,幸得随行侍从机警反应,成功帮助他脱险,并最终安全返回洛阳。此时,东海王司马越在下邳招兵买马,司马睿为保全自身安全,也投身于他的麾下。到了305年,司马越率军进攻京城,在临行前,他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负责留守下邳,并统领扬州的军事事务。
三、建国
在洛阳期间,司马睿便与王导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彼此间的友谊非常深厚。因此,在司马睿镇守下邳期间,他邀请王导担任自己的军事顾问,帮助自己策划军事战略,指点迷津。北方局势愈加动荡不安,匈奴等部族纷纷反叛西晋,国家陷入了无法挽回的乱局。面对这种局势,司马睿在307年采纳了王导的建议,决定率军渡过长江,前往建邺,并以此为新的根基,逐步积累力量。
在王导等人的帮助下,司马睿在江南地区逐渐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西晋的皇室成员因内乱和战乱几乎全部丧命,西晋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终于,316年12月,晋愍帝被迫向刘曜投降,西晋正式灭亡。消息传至南方,司马睿于317年四月接受了朝廷的封号,并改元,继承了晋朝的皇位。第二年,他正式即位为皇帝,建立了东晋政权。在某种程度上,司马睿正是“八王之乱”的最大获益者,他成功通过这场权力斗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王公变成了国家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