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典籍和演义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武力超群的武将,他们往往是身躯魁梧,力大无穷,战斗时展现出惊人的勇猛。在古代社会,战争频繁,武将的作用至关重要,若能拥有几位骁勇善战的武将,一方势力便能在社会中占据绝对优势。
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位特别崇敬的武将,或是温酒斩华雄的关二爷,或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亦或是“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的猛张飞等。这些武将的事迹,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
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真正能称得上“万人敌”的猛将,只有三位,看看你是否能认出其中几位?
一、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西楚霸王项羽作的一首诗,诗中可见她对项羽的极高敬仰,甚至愿意死后化作鬼雄,与项羽并肩。项羽作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故事广为流传。《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祖父项燕战死前豪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豪言反映了楚国人的顽强气节。
项羽虽败于刘邦,并最终在乌江畔自刎,但他依旧被历史评价为最强的“万人敌”。小时候的项羽便酷爱武艺,练刀弄枪,对于读书并不感兴趣,曾对他的叔父项梁说:“读书识字有什么用,能认名字就好。”但对于剑术,项羽却格外专注,他曾豪言要与一万人决一胜负,这也是他“万人敌”称号的由来。
项羽成年后,力量非凡,曾能轻松举起一口巨鼎,毫不费力。《项羽本纪》记载了一次,项羽与秦始皇同行时,他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项梁对此感到既害怕又敬佩,认为项羽将来必成大器。果不其然,项羽最终大封诸王,虽然最终败北,但其勇猛和战斗力依旧令后人称道。
二、三国第一猛将吕布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吕布被许多历史学者评为最强之一。其与赵云、典韦、马超、许褚等名将同列为三国名将,而吕布之所以被誉为第一猛将,正是因为“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名句。
尽管《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多被批评为“三姓家奴”,从他的行为来看,这个评价倒也不无道理。最初,吕布投靠了丁原,并称丁原为义父,但他为了一己私利,斩杀丁原,随后投靠董卓。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为了貂蝉,他亲手刺杀了董卓,之后他又投奔袁绍。虽然吕布在一系列的投靠和背叛中颠簸,但他依然屡建战功,曾以少数人之力,与黑山军的数万大军激战,最终斩杀黑山军的将领。因此,他也能称得上“万人敌”的猛将。
三、勇猛过人李存孝
唐末猛将李存孝的存在感不如项羽与吕布那般响亮,但他作为唐朝十三太保之一,其武力值同样堪比项羽。唐朝时,有句流行的说法:“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表明李存孝在古代猛将中占有一席之地。李存孝自幼勇猛,十几岁时为救父亲,他赤手空拳击毙猛虎,这一事迹令他在当地声名大噪。
李存孝的才华引起了晋王李克用的注意,李克用不仅将他招入麾下,还将他视为干儿子。李存孝初出茅庐便挑战当时第三猛将高思继,并成功生擒对方。随后,他又与排名第二的王彦章决斗,毫无悬念地将其刺落马下。李存孝的骄傲和过人武力,也为他带来了不幸。他最终被陷害,遭到五马分尸的极刑,然而,由于他体力过人,五匹马都拉不动他,最后只能挑断他的手脚筋,才得以完成刑罚。
结语
在乱世中,武将们是战场上的主角,从汉代起,诸多武将崭露头角,像霍去病这样的骁勇善战之人,也曾是历史的佼佼者。但如果要比武力值,这三位猛将恐怕更具压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