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的政治手段可谓极为高超。在担任晋王期间,他为了抢夺哥哥杨勇的太子之位,巧妙地塑造了自己在隋文帝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他不仅努力与隋朝的四大名将之一杨素等一批外臣结交,还获得了独孤皇后的支持。凭借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举措,杨广最终成功逆袭,被册封为太子,成为了隋朝未来的接班人。
然而,杨广的得意忘形,差点因为一个女人而葬送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太子之位!公元604年,隋文帝重病卧床,静养在仁寿宫。太子杨广与宣华夫人守在床前伺候。某天趁文帝沉睡之际,杨广闯入宣华夫人寝宫,企图非礼她。宣华夫人奋力反抗并大声呼救,杨广最终未能得逞,急忙逃离了现场。宣华夫人羞愤难当,连忙跑去文帝床前哭诉此事。文帝听后勃然大怒:“这畜生何以担大任,独孤皇后为何要误我!”于是下令召见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准备废掉太子杨广,恢复杨勇的太子地位。可惜,仁寿宫内外全是杨广的亲信,柳述和元岩一出宫门就被卫士逮住。那晚,隋文帝去世,杨广趁机继位,成为隋炀帝。
关于文帝之死,历史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杨广亲手害死的,另一种则认为是文帝因病去世。前者通过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与事件,以及后来的小说流传,形成了广为人知的看法。然而,真相究竟如何,至今未能定论。
随着文帝的去世,失去庇护的宣华夫人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宣华夫人面容失色,心中忐忑不安,完全不知道杨广继位后会如何处置她。她身边的宫女与太监也因惧怕牵连,整日提心吊胆。一天,一名内侍奉旨送来一个金盒,要求宣华夫人立即打开。宣华夫人心生疑虑,认为盒中可能是毒药,迟迟不肯拆开。内侍再三催促,她只好硬着头皮打开盒子,结果发现里面竟是一个同心结。宫女和太监看到后高兴地欢呼:“这下我们不会死了!”然而,宣华夫人并未对此表示感谢,最终在宫人的逼迫下,她才向使者行礼。
不久后,杨广亲自造访宣华夫人寝宫,过夜在她的寝殿。记得之前宣华夫人曾因遭杨广轻薄而到文帝面前告状,几句话就将杨广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正面形象毁于一旦。若非杨广早已把仁寿宫内外换成了自己的亲信,恐怕他的太子之位早已被文帝废除,杨勇重新登上了太子宝座,隋朝的历史也将因此改写。
对于宣华夫人这位差点让自己心血付诸东流的女人,杨广为何没有果断采取杀戮之举?其实,他早就对宣华夫人的美色心生垂涎!宣华夫人原名陈氏,乃南朝陈宣帝的女儿,才貌出众,聪慧过人。陈朝灭亡后,她被隋朝俘虏,成为宫中的婢女。后来,隋文帝宠幸她,她成为了嫔妃。值得一提的是,她没有引发独孤皇后的嫉妒,这在当时实属罕见,说明她的手段相当高明。独孤皇后性格狠辣,对隋文帝的宠爱极为看重,她曾经因文帝宠幸了一名宫女而愤怒,亲自将宫女打死,震动整个宫廷。文帝虽然悲愤异常,却不敢与独孤皇后发生冲突,只能默默叹息。
宣华夫人之所以能在宫中赢得隋文帝的宠爱,又能不被独孤皇后嫉恨,足见她的过人手段。这些成就并非偶然,她的智慧与美貌确实让隋文帝心甘情愿为她所倾倒。独孤皇后去世后,宣华夫人更是被文帝独宠,成为后宫的第一人,许多事宜也由她出面处理。她与荣华夫人蔡氏关系较好,并曾推荐她给隋文帝,使蔡氏成为后宫另一位宠妃。
杨广早就对宣华夫人美艳动心,但由于她是父亲的嫔妃,杨广未曾直接表现出来。为了能讨得她的欢心,杨广不时送她礼物,希望她能在父亲面前为自己说几句好话。在杨广成功取代杨勇成为太子后,宣华夫人也为杨广的计划提供了不少帮助。历史记载中提到,在太子废立之时,宣华夫人“颇有力焉”。
文帝病危时,杨广已经布置好了所有局面,认为父亲再也无法对自己继位构成威胁。于是,长期压抑的欲望终于爆发,发生了杨广企图非礼宣华夫人的事件。杨广继位后,不再掩饰自己对宣华夫人的欲望,迫使她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甚至将她和荣华夫人纳为嫔妃。
然而,宣华夫人心中始终无法接受父亲和儿子同时宠爱自己这一荒诞现实,虽然她外表顺从,但心里却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她因病去世,年仅29岁。杨广为此极为悲痛,竟停朝三天,并写下了《神伤赋》以示悼念。宣华夫人的命运也成为后世文人笔下的悲剧,她被塑造成了反面人物,遭到无数口诛笔伐。然而,在唐代,这类事件似乎已变得司空见惯,李世民、李治与武则天父子,以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相似故事,人们早已不再感到震惊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