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懿一眼就识破空城计,为何转头就跑?诸葛亮:他确实老谋深算
创始人
2025-09-13 02:31:08
0

关于三国的历史,很多朋友对其中的故事颇为熟悉,尤其是司马懿在曹魏阵营中的表现。作为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将领,司马懿不仅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而且在智谋上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正因如此,司马懿的每一次举动,尤其是与诸葛亮的较量,往往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经典。

其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那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许多人都曾疑惑,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不趁机乘胜追击,直接拿下诸葛亮,将蜀汉政权彻底摧毁呢?究竟是什么让司马懿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其实,诸葛亮早就预料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他早已洞悉司马懿的心理。诸葛亮知道,即便自己处于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司马懿也不会贸然攻城。原因何在?在诸葛亮的眼里,司马懿是个极为谨慎、深思熟虑的人,不可能仅凭眼前的表象就做出草率决定。

那时,诸葛亮因错误相信了得意门生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蜀汉的形势非常严峻,几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而另一方面,司马懿手下有着十五万大军,而诸葛亮所带的却是不到三千人的残兵,其中大多是老弱病残。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下,诸葛亮怎么能在这种情况下施展空城计,化解危机呢?

他果断命令二十名老弱士兵脱掉军装,换上平民衣服,手持扫把在城墙附近假装打扫。与此同时,诸葛亮本人则登上城楼,点燃香火,弹奏琴曲,神情安详,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印象。这一切都让司马懿深感疑惑:既然如此从容,城中必定藏有重兵。这时,司马懿虽然识破了空城计,但依然没有贸然进攻,而是暗自揣测,认为城中必有百万雄兵潜伏,自己若轻举妄动,恐怕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实,司马懿的心理非常复杂。他清楚自己如果直接发动攻击,攻破空城,斩杀诸葛亮,确实能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彻底摧毁蜀汉政权,但他同样知道,这样的后果将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政治危机。曹魏的统治者一旦不再需要诸葛亮作为外部威胁,反而可能对他产生怀疑,甚至加大对他的打压。历史上有一句老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司马懿深知,这种结局迟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司马懿之所以能稳住自己的心态,选择撤兵,其实是看到了这一点:如果他真的将诸葛亮斩杀,蜀汉政权确实会迅速崩溃,而曹魏将失去最大的外敌,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他自身的巨大风险。他不仅要面对来自君主的猜忌,还可能遭遇来自内部的排挤,甚至是灭族的灾难。为了自己的家族和未来,司马懿深知不能轻易出手。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清楚,自己所摆出的空城计,虽然显得虚张声势,但对于司马懿这样一位深思熟虑的将领来说,绝非全然瞒天过海的把戏。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毫不慌乱,心中早有预判——司马懿不会因一时的机遇而失去理智。最终,司马懿果然选择了撤兵,不仅保全了自己,也避免了可能的危机。

这一战过后,司马懿仍然是曹魏的重臣,而蜀汉则一天天衰弱。然而,司马懿也深知,自己的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的胜利,更在于他静待未来能逆转局势的时机。因此,他不仅在撤兵时表现得极为愤慨,仿佛对诸葛亮背后隐藏的百万雄兵深信不疑,同时也为未来的机会埋下了伏笔。

这段历史,至今仍是我们研究三国的重要一页,司马懿的聪明与谨慎,诸葛亮的机智与沉着,都为后人提供了无尽的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书速览|Spark大数据开发... 清华大学黄永峰教授、江铭虎教授郑重推荐,培训机构长达8年千锤百炼、锻造而成,教学视频、作者微信群答疑...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是元末明初集文学、书法于一身的一代...
全球首个文物艺术品溯源元数据国... 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施芳)2025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上,“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文物艺术...
原创 三... 在三国乱世中,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但在这五位被暗杀的英杰中,刘备的躲避暗杀能力却远超曹操。他们分别是:...
这些文房旧物,见证着邓散木的艺... 上海笔墨博物馆内,邓散木曾经使用的文房旧物静静躺在展柜中,毛笔、砚盒与刻刀上的旧痕,见证着这位近现代...
暖阳之下,明月湖活力休闲 “热... 11月21日,重庆市两江新区明月湖公园,晴好的天气里市民纷至沓来:或亲子漫步,或跑步骑行,或草坪野餐...
原创 咸... 如今,很多历史古装剧中,关于清朝的作品是最多的。特别是清朝宫廷内的权力斗争,常常引发人们的好奇心。虽...
“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 11月18日上午,“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澳门开展。本次展览是“少年志·中国心·向未来”20...
美军缴获日本密档,侵华是假绝非...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吕文扬绘画大师淡泊明志守初心 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企业家吕文扬以“资源整合”为利刃,以“创新突破”为航向,用十余载的深耕勾勒出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