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有一个特别的姓氏:马米科尼扬。这个姓氏的家族成员自称,他们的祖先曾来自中国,并且是中国的一位王子,名字叫马抗。因此,很多人开始将马抗和历史上的马家英雄人物做对比,最终推测马抗是三国时期名将马超的后代。
这种历史的推测,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但事实上,竟然真有这种说法。
马超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五虎上将之一,形象英勇且正面。然而,现实中的马超做过的几件事,却让人对他的品行产生怀疑。
第一件事,马超弃父。马超的父亲马腾原是西凉的割据军阀,后来调任朝廷,西凉的政权交给了马超。曹操准备进攻张鲁时,提出借道请求,但马超怀疑曹操另有图谋,决定反叛。曹操震惊之余,立即下令杀害马超的父亲和兄弟。
第二件事,失守西凉。马超与韩遂共同守卫西凉,一切似乎还算平稳。但曹操以反间计挑拨马超和韩遂的关系,最终导致两人反目成仇。曹操乘机攻占西凉,轻松获胜。
第三件事,抛弃家人。失去西凉后,马超带着家眷和部下逃往汉中,依附张鲁。张鲁派马超攻打葭萌关,作为表忠,马超把家眷和伤病员留在汉中。结果,当马超遇到刘备时,他竟然毫不犹豫地投降了刘备。曹操攻占汉中后,将马超全家处决。
通过这几件事,可以看出马超虽勇猛,地位显赫,却似乎缺少了些许道德感和策略。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如果没有后来投降刘备并且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正面角色,马超的名声可能会更差。
那么,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真的是马超的后代吗?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亚美尼亚史》记载了马米科尼扬家族的起源。这本书是由5世纪的亚美尼亚历史学家莫夫谢斯编写的,被誉为“史学之父”。书中提到,马米科尼扬的祖先名叫马抗,约在公元3世纪从中国迁至亚美尼亚。据书中描述,马抗曾自称是中国某位君主的儿子。马抗起初逃亡至波斯,后来中国皇帝派兵前来索回马抗,波斯的萨珊王朝无奈之下将他送往亚美尼亚。在亚美尼亚,马抗屡立战功,逐渐被当地国王赏识并赐姓马米科尼扬。
这一故事看起来并非无凭无据。因为《亚美尼亚史》的作者生活在距离马抗到达亚美尼亚的200年内,而马超正好是活跃在公元3世纪的人物。
其次,几乎所有的亚美尼亚人都认同自己与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关系,并为此感到自豪。这个家族的后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曾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曾勇敢地反抗过强权。事实上,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后代一直是亚美尼亚民族解放的重要推动者,例如瓦尔丹和瓦安·马米科尼扬等人。更为有趣的是,几乎所有亚美尼亚人都认可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中国血统。
第三,历史记载的时间与传说吻合。史料表明,马抗的逃亡发生在公元3世纪,而这一时期正是三国时期。马超也曾在这一时期活跃,割据一方,被认为是类似于“国王”的人物。此外,波斯萨珊王朝为保护马抗不惜与中国开战,足见马抗的非凡身份。这与马超的家族遭遇有诸多相似之处。
尽管如此,将马抗与马超直接联系起来,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即使《亚美尼亚史》有所记载,也没有明确指出马抗与马超存在直系关系。事实上,马超的家族在三国史籍中几乎没有进一步的记载,尤其是他的儿子马承,仅在史书中提到继承了爵位,却没有更多详细内容。而且,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马超的家人几乎都被曹操处决。如果马超的后代曾成功逃亡并在亚美尼亚立下赫赫战功,那么在蜀汉的历史资料中应该有相关记载,但显然没有。
综上所述,尽管有很多关联和推测,但现有史料并不能证明马抗确实是马超的后代。马抗的故事很可能只是后人基于某些历史事件和巧合推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