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身后有三子一女,个个都是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是李世民和李建成这两位,最为引人注目。然而,最终正是这两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在这纷争中,平阳公主和李元吉各自倾向于支持哪一位成为帝王呢?由于平阳公主因早逝未能参与后来的兄弟争斗,但从她的丈夫柴绍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平阳公主的潜在选择。柴绍明显与李世民走得很近,这表明平阳公主的内心显然倾向于李世民。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李元吉的选择则显得极为复杂。
李元吉与李世民同龄,自幼一同成长,成年之后还并肩作战,征讨叛贼王世充。这段岁月使得兄弟间的情谊极为深厚。然而,为什么李元吉在关键时刻却坚定地转向支持李建成,竟然要将李世民置于死地呢?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李元吉意图制造混乱,以便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当时,两大阵营已然对峙,虽然李建成身为太子,但在威望和支持率上远不及炙手可热的李世民。此时,李元吉选择站在李建成一方,意在稳住局势。如果李世民被除掉,李元吉相信用自己的能力,有把握在随后对付李建成。然而,若是李建成被灭,李元吉将直面与李世民的正面交锋,而到了那一步,他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第二,趁风而起未必不是明智之举。若李元吉想要获得更丰厚的回报,投靠声势如虹的李世民,成为他的支持者,未必是明智的选择。相比之下,支持被忽视的李建成,无疑将为他带来更大的潜在利益。如果他们联手击败李世民,李元吉自然会获得李建成更丰厚的回报,甚至合作平分天下的机会也并非没有可能。
第三,性格决定命运。纵观李元吉和李世民,二人尽管皆有英勇好斗之风和强烈的进取心,但二者之间却难以相持久。而李建成较之二人,年长几岁,成熟稳重,对外的表现更为细致入微,对李元吉的关怀则显得特别周到。因此,李元吉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哥李建成。当然,两人虽然心意相通,但在能力上,仍然不能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这对同仇敌忾的手足便成了永远的难兄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