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集团曾暗中策划刺杀武王,认为只要武王一死,西岐集团必然动荡不堪,无法继续对抗殷商的统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土行孙在申公豹的蛊惑下投奔殷商,而名将邓九公发现土行孙精通土遁术后,便诱使他去刺杀武王。不过,这一计划最终被姜子牙识破,未能成功实施。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殷商敢派人刺杀武王,西岐为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人刺杀纣王呢?为何西岐没有采取这种措施?
有观点认为,武王仁义无双,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君主,不愿以刺杀的手段对付纣王,因此没有派人刺杀纣王。可是,常言道:“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武王虽然仁爱宽厚,但对付像纣王这样倒行逆施、横行霸道的暴君,是否真的有必要保持过度的文明呢?如果通过刺杀纣王提前结束伐纣之战,让百姓提前获得安宁,这难道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吗?
其实,西岐没有派人刺杀纣王,原因并不完全与仁义相关,而是因为“不能”且“不敢”。
为什么不能刺杀纣王?
西岐为何不能刺杀纣王呢?因为西岐起兵时的旗号是“伐纣”,一旦纣王遭到刺杀,西岐是否还能继续以此旗号发动战争?如果纣王死了,西岐还有何理由继续发起战争与殷商争夺天下?有人可能会认为,纣王一旦死去,天下的掌控权自然归西岐,岂不是直接能获得胜利?
但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西岐如果决定刺杀纣王,那必然是在伐纣的初期阶段。毕竟,在战争的后期,西岐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根本不需要通过刺杀来达成目的。可是,在伐纣的初期,殷商虽然不受民心支持,但依然有一定的力量。即便纣王死去,殷商朝廷仍然能够扶立他的儿子继位,天下依旧属于殷商。
即使刺杀了纣王,西岐若成功夺取天下,也不能刺杀纣王。因为伐纣之战和元始天尊的封神大业密切相关。如果西岐刺杀纣王,伐纣之战将提前结束,修仙者的干预也会停止,导致“应劫者”大幅减少,这样元始天尊的封神计划将难以完成。因此,西岐无法刺杀纣王。
为什么不敢刺杀纣王?
除了不能刺杀之外,西岐还不敢刺杀纣王。即便是西岐的领导人武王,也未必敢直接对纣王动手,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传说中,纣王曾在某次作诗时冒犯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决定出手除掉他。可是,当女娲接近纣王时,她忽然看到两道红光冲天而起,这使她意识到有人在暗中庇护纣王。于是,女娲娘娘决定放弃这个计划。那么,谁在庇护纣王?背后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纣王的背后有着强大的保护力量——轩辕黄帝。殷商王室是轩辕帝的后代,在封神世界中,轩辕帝的地位极为崇高,甚至超过了女娲娘娘。第一回原著中,女娲娘娘前往火云宫朝拜的正是轩辕帝。显然,纣王的强大后台正是轩辕帝。
轩辕帝之所以庇护纣王,并非因为偏袒,而是希望给纣王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当轩辕帝发现纣王已经无可救药时,他决定放弃,甚至亲自预示给杨戬:“商运将衰,武王德业日盛,纣王罪行已满,周朝伐纣乃天命。”
然而,尽管如此,西岐在战争中已经占据了决定性的优势,完全有能力以正当手段推翻殷商政权。此时,他们再也没有必要冒险去刺杀纣王,直接推翻其统治即可。
总之,西岐没有刺杀纣王的原因,既有无法行动的限制,也有出于对更大风险的恐惧,最终选择通过正当途径推翻殷商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