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之一。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个接近神话的角色,凭借“借东风”、“定阴阳”、“七星灯”、“八阵图”等神奇事迹,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存在。诸葛亮之所以能从一个文官身份被刘禅封为“武侯”,正是因为他辅佐刘备的过程中,从零开始,带领蜀汉历经南征北战,最终建立起了鼎立三国的政权。
《三国志》作为权威的史书,真实地记载了三国历史,书中对诸葛亮的评价也相当高。谈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最能体现的便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一点。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未有意设下“八阵图”这奇阵,但由于陆逊误入阵中,差点被困其中。后世对“八阵图”的推崇更是高涨,杜甫在诗中便赞扬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根据史料的记载,诸葛亮的“八阵图”并非仅是《三国演义》中的戏言,而确实存在。传闻中的“武侯八阵图”是依据奇门遁甲的变化而成,阵法包括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阵势变化莫测,令敌军无法预测,足以抵挡十万大军的进攻。
关于“八阵图”的传说有许多,最常见的是诸葛亮在永安南江滩垒起的石阵。许多历史名人曾亲眼目睹过“八阵图石垒”的壮丽景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就曾站在高处俯瞰这一奇阵。苏东坡描述,“八阵图石垒”方圆百丈,分为八行,每行六十四位,每一块石头都是圆形的,整个阵法奇妙得令人难以分辨,站在阵前,仿佛身处迷雾之中。
“八阵图”石垒的构造严密且均匀,百丈范围内没有任何凹凸。苏东坡下山仔细观察,依然无法辨清其中的奥秘。即使是像陆逊这样的英雄人物,当年也未能破解这个阵法,而苏东坡自己更是叹为观止。然而,历史上确实有一个人破解了这个阵法的秘密,但他并未敢轻易破阵。这个人就是东晋的权臣桓温。
桓温在征巴蜀的途中,行军突然遭遇了强烈的杀气阻挡。他亲自登高察看,发现这股杀气源自一堆堆石块,原来正是诸葛亮所留下的“八阵图”。桓温经过仔细观察后,笑问随行将领:“你们知道这八阵图是何阵吗?”尽管这些将领也精通各种阵法,但面对诸葛亮的“八阵图”却一筹莫展,只能摇头表示不解。桓温大笑着说:“这就是常山蛇阵!”
“常山蛇”是一种极为稀有且凶猛的蛇,俗称“率然”,其行踪十分诡秘,传说其攻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传说中,这种蛇的攻击具有极强的反应性:“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一特殊技能为后来的军事家提供了灵感,创造了“常山蛇阵”。但诸葛亮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在原有“八阵图”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变幻莫测的元素,创造出了更加复杂的“武侯八阵图”。
历史上有许多人曾研究过诸葛亮的“八阵图”,然而几乎没有人能够破解其中的奥秘,这个阵法成为了千古谜团。虽然桓温识破了“八阵图”的秘密,但他并未敢尝试破阵。至于他是否在吹嘘,还是因为不敢行动,这个问题至今仍成为了诸葛亮“八阵图”是否可破的争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