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最具戏剧性和曲折性的情节之一便是康熙皇帝在“议举新太子”风波中,佟国维为自己家族和政治前途所作的一系列精密布局。这一场政治博弈中,佟国维犹如在火中走钢丝,不仅为自己家族的利益考虑,也在复杂的宫廷局势中作出了深思熟虑的决策。
简言之,佟国维的策略是让自己的侄儿小多子积极支持四阿哥,而自己则在暗中支持八阿哥,两者在不同的阵营中分别进行周密部署,这一策略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值得我们逐一剖析。
一、为何佟国维必须让小多子参与“议举新太子”风波?
或许有人会疑问,佟国维身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职场老狐狸,完全可以选择隐退,静观其变,让康熙自行决定谁能继位,而自己则不必卷入如此复杂的政治纷争。为何他还要亲自参与其中,甚至让侄儿小多子也深陷其中?
首先,佟国维的身不由己使得他不能袖手旁观。彼时,作为朝中的权臣,佟国维在众多官员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如果他在如此重要的局面中保持沉默,必然会在康熙和同僚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对他的政治前途显然不利。同时,佟家有着深厚的家族传统,“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是其家训。在如此决定清朝未来朝局走向的关键时刻,佟国维必须要选对阵营,确保家族的未来。
因此,出于责任和家族利益的考虑,佟国维必然需要参与到这场“议举新太子”的风波中,决不能保持旁观者的姿态。
二、为何佟国维不选择支持四阿哥,而让小多子去支持八阿哥?
在众多的皇子中,四阿哥和八阿哥无疑是最有潜力的两位继承人,然而,佟国维为何选择让小多子去支持四阿哥的“冷灶”,而自己则悄然支持八阿哥的“热灶”呢?对于这个问题,佟国维曾向小多子解释过一番话,虽然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其中道理深远。
他告诫小多子:“热灶烧不好,会更容易引火上身。”这句话看似是随便的回应,实际上深含政治智慧。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八阿哥已经是所有朝臣眼中的夺嫡大热门,支持他的人士众多,包括许多有实力的皇亲国戚。如果小多子贸然介入其中,即便支持了八阿哥,也只不过是“海中的一滴水”,对局势的影响有限。而反之,如果小多子站在四阿哥一边,虽然可能可以获得一些潜在的政治利益,但四阿哥因债务风波已经和许多官员结怨,几乎成为孤立无援的局面,若佟国维支持四阿哥,势必会引起朝中诸多反感,成为“逆流而上”的政治人物,得不偿失。
因此,佟国维的选择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支持八阿哥是稳妥之举,而让小多子参与四阿哥的冷灶,也是一种谨慎的策略,避免让家族遭遇过多的政治风险。
三、隆科多到底有没有成功支持四阿哥?
在电视剧中,隆科多是否最终支持四阿哥并未得到明确的展示,因此不免让观众产生疑问。事实上,隆科多的支持或许并不完全是在表面上显现出来,但其背后的深远含义却不容忽视。
事实上,隆科多在接触十三阿哥的过程中,实际上已开始支持四阿哥。虽然当时隆科多尚未完全理解佟国维的深远计划,但这一行动无疑为他日后与雍正的关系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隆科多在关键时刻与八阿哥保持距离,康熙在临终时才决定重用他,并且让隆科多来宣读自己的传位昭书。
假如当时隆科多选择站在八阿哥的一方,支持的如果是热门的八阿哥,那么雍正继位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而隆科多因未与八阿哥同阵营,最终得以获得雍正的信任,若非后来的背叛,他本有可能继续在朝中享有荣华富贵。
总体来看,佟国维和隆科多的布局虽然错综复杂,但正是这种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精确的时机掌握,使得他们在宫廷风云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