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无疑是杀敌最多的将领。尤其是在长坂坡一战中,赵云以一己之力斩杀了曹军五十多员名将。然而,如果论及斩杀强敌的数量,关羽则要名列前茅。关羽所斩杀的颜良和文丑,是河北四州的顶尖武将,这一战绩几乎无人能敌。自此,关羽也多了一句威名远扬的口头禅:“你比颜良文丑如何?”这样一位威震四方的英雄,谁又能与他匹敌呢?
一、张飞
《三国演义》对刘备阵营进行了极高的赞扬,尽管刘备的军事才能可能逊色于曹操,但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刘备的五虎上将们却不逊色于任何敌人,且各自的武艺均衡,难分高下。在这五位将领中,关羽的武艺最为出众,但为了公允,作者依旧赋予了其他四位将领各自的特色和长处。
张飞,作为关羽的义弟,以其无敌的武勇而闻名。他的一生几乎没有败绩,单挑时从未失手,且始终未曾受过重伤。尽管他曾在虎牢关与吕布交手时获得关羽的帮助,但此后两人再次对决时,却展开了长达百余回合的激烈战斗,结果不分胜负,足见张飞的战斗力和成长。关羽斩颜良之后,曾自谦地称自己的武艺不如张飞,后者能在百万军中轻松取上将首级。这一句话无疑透露出关羽对张飞的敬佩之情。
然而,关羽和张飞的差距并非无法逾越。在一次古城会的例行交手中,关羽毫无防备地被张飞刺了一矛,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凭借反应迅速巧妙避开了攻击。这一事件也证明,虽然关羽的武艺高强,但与张飞的差距并不明显。在外界眼中,关羽和张飞的实力可谓不相上下。关羽斩杀颜良、文丑时,曹营的将领虽心生不满,却无人敢当面挑衅他;同样,张飞独守长坂桥时,也令曹军将领们不敢轻易挑战。
随着时间推移,关羽渐渐从亲自上阵的主力将领转为荆州的统帅,肩负起北伐的大任,而张飞则活跃在刘备的征战中,特别是在益州和汉中之役中,展示了无可匹敌的战斗力。最终,关羽与张飞共同跻身古代七十二名将之列。
二、赵云
关羽在谈到五虎上将时曾称赵云为兄弟。对于关羽这样的顶尖武将来说,能称某人为兄弟,显然不仅仅是对其人品的认可,更是对赵云武艺的高度评价。赵云与关羽一样,因屡屡斩敌立下赫赫战功而闻名。然而,赵云所斩杀的敌将中,真正的强者较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北四庭柱中的高览。赵云在穰山之战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刺杀了高览,展现了他超凡的武艺。
如果换作关羽来对付高览,他也不可能做到赵云这种轻松的斩杀。关羽斩颜良时,是在颜良不备的情况下动手,斩文丑时也是抓住了敌人落单的机会,并且有骑兵相助。如果关羽与高览交手,至少会展开一番较量,胜负未必立判。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关羽和赵云的武艺各有千秋,但两人各有擅长之处,相互之间可以算得上是劲敌。
三、马超
曹操曾评价马超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马儿不死,我将没有葬地。”这句话生动地展示了马超的勇猛。在潼关之战中,马超以无畏的英勇,使曹操狼狈不堪,最终曹操不得不使用离间计,才勉强击败了马超。马超的武勇由此扬名天下。
马超曾在救援刘璋的途中与张飞激战一场,在葭萌关展开血战。两人拼尽全力,最终结果却不分胜负。从张飞与关羽的武艺差距来看,马超与关羽的战力也是不相上下。这个细节可以从关羽要求与马超比武的事例中看出。关羽在得知马超归附刘备后,主动请求与马超一较高下,然而刘备却因两者势均力敌的实力,最终通过诸葛亮的劝解化解了这场争斗。
从中不难看出,关羽与马超的武艺是相当的。否则,刘备和诸葛亮也不会如此深思熟虑地劝阻他们的对决。
四、庞德与徐晃
与关羽打成平手的另两位将领,是曹营中的庞德和徐晃。在襄樊之战中,关羽与庞德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较量。庞德为证明自己的忠诚,毅然采取了自杀式的搏命策略,这也让他的战斗显得更加血腥而残酷。在这场战斗中,庞德抱着必死决心,与关羽展开了殊死搏斗。关羽作为一方主帅,无法随便玩命,因此两人的对决最终没有分出胜负。不过,庞德利用巧妙的计谋暗箭射中了关羽,给战斗平添了变数。
徐晃则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前来解围的,凭借兵力优势和高明的战术,徐晃多次在战场上击败关羽的军队。尽管关羽亲自带伤上阵,想通过旧情打动徐晃,但由于伤势未愈,最终双方打得难分高下,关羽不得不撤退。若非关羽有伤在身,并且心存幻想,徐晃未必能够与他打成平手。
结语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以其卓越的武艺和无数的斩敌记录,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武将之一。特别是他斩杀颜良、文丑等河北四州的名将,直接影响了官渡之战的走向。然而,即便是如此强大的关羽,也不是无敌的。
与关羽同时代的武将中,能与他打成平手的有张飞、赵云、马超、庞德四人。除了他们之外,黄忠和徐晃的平手之战,其实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黄忠年老力衰,关羽因轻敌而未使出全力,而徐晃则在关羽受伤且情感未能全力投入的情况下才勉强与他平手。如果不是这些因素,关羽完全有能力战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