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清朝顺治帝驾崩的消息传出。这一天是顺治皇帝在紫禁城去世的日子,时间是正月初六的晚上。顺治在感染了当时流行的天花病毒后,最终未能幸免。得知皇帝生病的消息,整个紫禁城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后宫的宫女们纷纷闭门防范,紧急准备焚香祈福,希望能避免天花的传播。皇后及其他后妃们心急如焚,齐声祈求保平安。
不幸的是,顺治皇帝年仅24岁,未能立太子,他的去世使得当晚孝庄太后立刻召集了朝中近臣与贵族,为继位问题展开紧急商议。由于皇子们年纪尚小,太后难以从品行和才能上直接判断谁最适合继承皇位。这时,传教士汤若望极力推荐三皇子玄烨,他提出这样一个理由:“各位皇子年纪尚轻,无法看出品性和能力差异,但三皇子曾患过天花,这意味着他将来不太可能因天花早逝。”他补充道,“现在国家刚刚入关,若君主接连死于天花,势必导致政权不稳。”汤若望的话触动了孝庄太后的心,于是玄烨被确立为继承人,这位少年皇帝便是后来的康熙大帝。
天花,这一曾横扫人类历史的疾病,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致命传染病。天花病毒的典型症状包括全身长满痘疮,破裂后流出脓液,皮肤肿胀、溃烂,最终导致病毒性血症和死亡。天花的致死率极高,接近30%,且通常在发病后的十天内便可致命。顺治皇帝便是六天后因天花离世。
天花的起源至今仍无确凿结论,但大约在1万年前,它首次出现在非洲,并在古埃及文明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考古学家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发现了天花痊愈后的疤痕,这证明至少在3100年前,天花病毒就已在埃及流行。随着时间推移,天花病毒扩散至全球。大约3000年前,埃及军队把天花带到了亚洲,随后天花传播至中东和小亚细亚,并在2500年前传入欧洲。
到了公元3世纪,天花由东南亚传播至中国,并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蔓延至朝鲜和日本。8至10世纪时,日本曾遭遇大规模天花疫情。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天花伴随欧洲殖民者的脚步传入美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造成数千万人的死亡,尤其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的原住民几乎被天花灭绝。
天花,这个曾让无数人死于其手的病毒,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期间无数次爆发大规模瘟疫。例如,罗马时期的安东尼大瘟疫,便是由天花引起的,罗马城死伤惨重,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衰落。16至17世纪,美洲土著几乎全体死于天花,这一灾难性的事件,标志着天花第一次几乎灭绝一个文明。
天花通过飞沫传播,传播速度极快,且感染者一旦发病,症状迅速显现,防不胜防。中国古代对此病已有认识,东汉时期的历史记载中,马援将军征战交趾时,军中将士曾因“痘疮”而发病。此病症与天花类似,是中国最早关于天花的记载。几百年后,晋代的医生葛洪也提到过天花并给出了草药治疗的方案,但依然未能治愈重症患者。
西方医学的应对也并不比中国有效,早在中世纪,天花的爆发曾促使欧洲民众前往教堂求神保佑,然而这种做法并未取得实际效果,反而导致了大量教士和修女感染并产生麻子脸。尽管早在古印度和中国,便已出现了“以痘防痘”的做法,但未得到大规模推广。
中国最早的“人痘术”出现在宋代。相传,宋真宗时,宰相王旦请道士为其儿子接种天花痘液,这一方法后来在明清时期广泛传播。尽管如此,满族在入关初期并未普遍了解此种方法,因此遭遇了天花的严重冲击。
康熙帝即位后,开始大力推广“种痘”防治天花,并设立专责机构,推动民众广泛种痘。随着康熙帝的努力,天花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清朝人口也逐渐增加。17至18世纪,天花的防治方法通过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传入欧洲,尽管最初遭到一些抗拒,但很快在英国内部获得了认可。
到了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发现了通过接种牛痘来防治天花的方法,这一发现成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詹纳通过实验证明,牛痘可以有效抵抗天花,这一理论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初期遭遇质疑与恐慌,但最终牛痘接种法在19世纪广泛流行,成为消灭天花的重要手段。直到20世纪,天花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约有数亿人死于此病。二战后,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全球消灭天花的行动,经过多国合作与努力,最终在1977年,地球上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在索马里被治愈。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被完全消灭,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成功根除的传染病。这个历史性的胜利,标志着人类战胜了一个曾经无比致命的病毒,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