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原名崔建功)指挥下,向黄河南岸的战略重地邙山展开了猛烈进攻。
10月14日拂晓,崔建工带领各团封锁了敌军阵地,并开始开辟雷区和铁丝网障碍的通道,全力攻向邙山主峰。然而,由于山地地形险峻复杂,加上敌人防线工事坚固且各个山头被深沟壑隔开,主攻任务由八十一团负责,尽管全力进攻,他们的三次冲锋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损失了三名连长,另有两名营级干部重伤。
面对如此困境,八十一团的指挥员仍坚持认为,既然纵队和旅首长已下达了攻占邙山的命令,不能轻言放弃,必须继续前进。于是,他们一再向旅长崔建工请求,要求继续发动进攻,誓要夺取邙山主峰。
与此同时,负责支援的八十团以及第二梯队的七十九团也向崔建工请求接替主攻任务,力争决战到底。面对如此紧张的局面,平时冷静稳重的崔建工突然发火,果断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战斗不能这样继续下去,马上停止进攻!”他严肃地对众将说:“如果我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即便攻下了邙山,也不能算是胜利!”
一名团干部小心翼翼地询问道:“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崔建工坚定地回答:“调整战术,变换思路,重新组织进攻,但不能再蛮干!”
沉默片刻后,八十团团长段成秀突然开口:“旅长说得对,敌人的工事坚固且占据地利,确实需要另辟蹊径才能突破。”崔建工一眼看出段成秀已有了主意,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段成秀缓缓点头,语气自信地说:“兵不厌诈,或许可以选择其他突破口。”一名八十一团干部仍然有些犹豫:“但战斗之前,我们已多次观察,攻邙山主峰的唯一道路就在那条必经之路。”
段成秀却不以为然:“我们可以改变思路,借敌之力,暗度陈仓。我建议,一方面佯攻邙山主峰,另一方面,派遣部队通过铁路和黄河岸边发起进攻,直取南岸车站,切断敌人的退路,从而动摇敌人的士气,一举歼灭山顶的敌人。”
一位干部仍然心存疑虑:“这条进攻路线过于狭窄,兵力难以展开。”段成秀顿时露出微笑:“没有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顶针战术,哪怕只是插入一根针,后续的兵力就能顺势而入。”
崔建工满脸兴奋地拍了拍桌子,激动地说道:“这个主意太妙了!就这么办!接下来的战斗,由你指挥!”
段成秀欣然接受任务,迅速部署作战计划:八十一团在补充弹药后继续伪装攻击邙山主峰,目的是吸引敌人注意,为后续行动创造机会;段成秀亲自带领八十团从黄河南岸及铁桥区域展开攻击;七十九团作为后备力量,继续集结待命,准备随时支援。
下午5点,八十团一营二连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迅速沿铁路和黄河岸边展开了袭击。逼近车站时,二连三排的战士们巧妙穿越铁丝网,搭人梯翻过外壕,将手榴弹塞进敌人地堡,成功占领车站。同一时刻,二连一排抢先一步,在敌人即将炸毁黄河铁桥时切断了引爆导线,迅速消灭敌军并占领了铁桥。
敌人对解放军的突袭完全措手不及,原本防守邙山的敌军根本没有预料到解放军会转攻两处关键要地。结果,敌军阵地防守松懈,使得一个连的部队便连续突破了两道防线。
敌指挥官急忙调动邙山守军进行反击,但却未料到邙山守军已经陷入混乱。正当八十团进攻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崔建工抓住机会,指挥八十一团和七十九团果断发起进攻。邙山的守军顿时陷入了恐慌,一部分敌人被击毙或击伤,另一部分则在绝望中纷纷投降。
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八十一团和七十九团联合攻占邙山,歼灭了敌军两个团的全部驻军。战斗胜利后,崔建工特地向段成秀表彰并通报表扬,称赞他在关键时刻献策,为全旅打开了突破口,是此次战斗中功不可没的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崔建工和段成秀在上甘岭战役中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为我国军队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