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谋求联姻与结盟,常常采用派遣人质的方式,而那些不受宠的王室子弟常常成为了这类外交活动的牺牲品。作为秦国帝国的奠基人,嬴政便曾在赵国度过一段沉闷而孤独的童年生活。他不仅在赵国的宫廷中度过了暗淡的岁月,而且连一个可以共度时光的朋友也没有。
然而,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嬴政结识了同样来自燕国、被送往赵国作为人质的燕丹。两人因身世相似,深感彼此的苦楚与孤独,迅速结成了真挚的友谊。对两位少年而言,这段纯洁无瑕的友谊无疑是他们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随着岁月流逝,命运将两人带上了不同的道路:嬴政继位为秦王,而燕丹则成为了燕国的太子。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六国的宏伟目标,逐渐将所有国家列入了自己的征服计划。
尽管燕国与秦国相隔遥远,燕王仍然深知自己无法避免被嬴政的野心吞并。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燕王决定再次将自己的儿子——燕太子丹派往秦国当人质。燕王希望,凭借他与嬴政的旧日情谊,或许能够说服嬴政暂时放过燕国。然而,太子丹到了秦国后,亲眼见到已经权力滔天的嬴政,他才发现,嬴政已经不再是那个与自己共享童年时光的朋友。嬴政的决心早已坚定不移,他并不会因太子丹的请求而改变自己的战略目标。
面对这种现实,太子丹多次请求嬴政允许自己回国,但嬴政深知太子丹的才智与能力,怎能让这样的人回去?经过几次请求未果后,太子丹终于决定逃脱秦国的囚禁,悄悄从咸阳出逃,直奔燕国。为了保卫燕国,太子丹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刺杀秦王的手段。在这一计划中,荆轲,作为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成为了这场刺杀行动的关键人物。
荆轲的刺杀计划精心周密,除了准备樊於期的人头和一份地图外,他还精心准备了一把毒匕首。这一切都指向了刺杀秦王的最终目的。荆轲深知单打独斗成功的几率极低,因此请求一名好友与他共同参与此事,然而,这位好友的名字并未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因为他并未能等到行动的时刻。最终,太子丹心急如焚,决定让秦舞阳率先行动,荆轲便独自踏上了这条生死未卜的道路。
荆轲到达咸阳后,通过秦始皇的近臣将献地的消息带入宫中,并随身携带了樊於期的人头。此举并未引起秦宫的怀疑,秦始皇在大殿中隆重接见了荆轲和秦舞阳。进入大殿后,原本准备交地图的秦舞阳突然显得异常紧张,面色苍白,几乎失去了控制。为了掩饰这一异常,荆轲迅速将秦舞阳的慌张解释为“乡下人未见过大场面”,终于使得大家没有怀疑。此时,荆轲明白,关键不在于地图,而是那藏在地图中的毒匕首,决定亲自展示给嬴政。
随着荆轲缓慢地展开地图,嬴政眼神中露出了迫不及待的神色,但就在地图完全展开的瞬间,寒光闪烁,匕首的锋芒直刺嬴政眼睛。嬴政瞬间意识到自己遭遇了刺杀,立即站起身来,迅速挣脱了荆轲的控制,并试图逃离。
面对嬴政的迅速反应,荆轲一时间陷入了错愕,未曾料到嬴政如此迅速地失去了主动权。幸运的是,大殿中的秦国臣子没有任何武器,而外面的士兵又未接到命令不能进来,这为荆轲赢得了短暂的机会。
此时,局面发生了微妙变化。就在荆轲准备追击嬴政时,忽然有一物快速飞来,荆轲下意识地躲开。这竟是一只药袋,随即他才意识到,原来是秦宫的御医在此刻救了嬴政。药袋正巧挡住了荆轲的视线,嬴政趁机拉开了与荆轲的距离。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臣子们高声呼喊:“大王,负剑!大王,负剑!”嬴政迅速甩开背后的长剑,剑锋飞出,而荆轲刚刚从药袋的阴影中回过神来,准备继续追击嬴政,却没想到被嬴政一个回身,直接斩断了他的腿。
荆轲痛苦倒地,但依然挣扎着,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匕首投向嬴政。嬴政机敏地一躲,匕首直接插在了铜柱上,荆轲的刺杀失败,嬴政彻底恢复了主动权,毫不留情地向荆轲发动反击,最后将其击毙。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最终因一个被忽视的小人物——御医夏无且的出手而改变了结局。如果没有他的及时投药袋,嬴政很可能已经命丧荆轲之手。尽管夏无且在医学上的成就并不突出,但他在这场历史性事件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为了表彰夏无且的勇敢与忠诚,嬴政亲自赐予他200镒黄金,折合成当时的标准,夏无且获得了4000两黄金,从此一飞冲天。
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普通但关键的名字——夏无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