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中,刘备与刘璋之间的矛盾早在荆州出兵增援庞统身亡之前便已经显露。刘备与刘璋于葭萌关翻脸之际,刘备就下令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从荆州出发,沿着北方的河流一路进入川地,目的在于协助他镇压不安的益州。
在这三位重要人物中,诸葛亮的职位当时是军师中郎将,而张飞则担任宜都太守以及征虏将军,号称新亭侯。赵云则以牙门将军的身份参与此次行动。夺得益州后,诸葛亮被提升为军师将军,赵云则升任为翊军将军,不过张飞在这次的官职变动中并没有获得晋升。
其中提到的官职,如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以及牙门将军,皆是刘备所设立,并不具备直接的历史参考标准。但征虏将军和翊军将军则属于杂号将军的范畴。若从官衔来看,中郎将的等级低于杂号将军,因此在入川的时候,张飞的职务是三人中最高的。
尽管如此,“军师”一词本身就带有参谋和军事统筹的意思。虽然诸葛亮的官衔低于张飞,但在刘备的集团内,他的地位却是不可小觑的。例如,在刘备成功奪取荆州后,他便令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负责督管零陵、桂阳和长沙三郡,结合刘备当时仅拥有五个郡的情况,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重要性。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在入川之际,诸葛亮与关羽同样负责镇守荆州,文中并未提及张飞的身影。这一细节表明,诸葛亮与关羽的地位相当,甚至可能高于张飞。
此外在《三国志·赵云传》中也有提及,刘备出征时特意召诸葛亮前往川地,诸葛亮随后带领赵云和张飞沿江而进,在攻占江州后,才开始分兵行动。从这个描述来看,诸葛亮的确是此次援军的统帅。
因此,综合各方面的证据来看,从荆州出发的援军指挥官应当是诸葛亮,而非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