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距离,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同。有人几小时便可到达,而有些人可能要走几天才行。对于定居在朝鲜的田好谦而言,回家的路犹如天涯海角,几乎看不见尽头。故乡广平府对他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回家的时光仿佛总是远在天边,甚至他自己都预感这辈子可能再也无法踏上故土的土地。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后代身上,期待他们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最终踏上那条属于家族的归乡之路。然而,田好谦没想到的是,这条路要经历十代人的不懈努力,381年后才能够实现。
1687年,田好谦在高丽王朝担任重臣,名声显赫,声望极高。然而,命运捉弄他,终因多病缠身,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病重至极的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再回到故乡时,眼中不禁涌出了泪水。根据高丽的传统,临终时人们常有许多感慨,田好谦深知自己再也无法回到中国,家乡的广平府风正村在他眼中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尽管内心充满痛苦,他依然坚持着向子孙们交代:“我们的根在广平府风正村,你们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这座村子,今天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广府镇。
田好谦的儿孙们,听了父亲临终的叮嘱,纷纷跪下承诺,一定会将回到中国认祖归宗视为家族的使命,代代相传。尽管内心满是悲伤,他们依然怀抱希望,相信有一天定能如愿以偿。田好谦在听到这些话后,内心得到了些许安慰,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家族中响起了悲切的哭声。从此,田家人心中对故乡的渴望与追寻,悄然埋下了根基。
田好谦去世后,儿子田会一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他四处寻找有用的线索,期望有人能帮助他。然而,尽管田好谦生前曾多次托人打探家乡的消息,始终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信息。田会一这次也未能有所发现,看到希望渐行渐远,他的心情愈加沉重。
就在这时,机缘巧合,清朝的朝贡使团来到了高丽,这成为了田会一的突破口。自14世纪以来,高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自1652年起,高丽成为清朝的附属国,长期进行朝贡。于是,田会一看到了一个机会,主动向国王请求,要求带队成为此次进贡的使者。
田会一不仅有谋略且口才出众,他的勇气和智慧使得他成为了使者的最佳人选。高丽国王答应了他的请求。1706年,田会一带领使团抵达北京。按照计划,他们在北京的停留时间非常有限,只有几天。田会一早已准备好了一份周密的计划,希望借此机会通过北京的同乡打探广平府的消息。正如父亲所说,广平府素有得天独厚的风水和人才辈出的名声,田会一希望通过这些同乡找到有关的信息。
田会一的举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快得到了回应。一位来自广平府的举人田思齐引起了他的注意,而巧合的是,田思齐正是田好谦的故乡鸡泽县人。田会一心中充满了喜悦,急切希望能见到田思齐。然而,由于田思齐刚刚失去母亲,正忙于奔丧,田会一只得遗憾地错失了与他见面的机会。
完成进贡任务后,田会一准备回到高丽。在离开北京时,他决定将父亲的画像、家谱及一些家族资料留给田思齐,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期待将来能与田思齐取得联系,帮助他寻找家族的根源。
回到高丽后,田会一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消息。然而,随着日子的流逝,他的焦虑和不安也在不断加剧。因为他与田思齐素未谋面,无法预知对方是否会信守承诺。最终,田思齐结束了丧期,回到北京时得知了田会一的事情,心中激动不已。于是他开始了详细的调查,并发现家谱上果然有田好谦的名字。田思齐震惊之余,立刻展开了后续的确认工作。
经过一番调查,田思齐揭开了田好谦的家族历史。1610年,广平府风正村的田氏家族迎来了一名新生儿,长辈为他取名田好谦,寓意他成为一位谦和有礼的君子。田家一直以门风正派著称,家族成员多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田好谦的祖父曾任兵部尚书。然而,田好谦自小对官场不感兴趣,反而对商贸充满了热情。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
田好谦的商业才华迅速展现,他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并将生意拓展至朝鲜,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同时,他也在父母安排下娶了宋小姐为妻,两人恩爱幸福。不久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儿子。然而,明朝末年的战乱让生意陷入困境,朝鲜的顾客尚欠一笔款项,田好谦决定亲自前往朝鲜讨回欠款。
就在他踏上朝鲜的路途中,恰逢吴三桂的入关队伍。田好谦被俘并成为了清军的奴隶。经过多次磨难,田好谦终于借助一次冰雹天气成功逃脱,继续朝着朝鲜的方向前进,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逃出生天。
历尽艰辛的田好谦在路途中意外遇到了一位朝鲜的将领,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获得了赏识。最终,他成为了高丽王朝的重要谋士,功成名就,但始终未能回到故乡。
直到他的子孙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通往家族根源的道路,跨越时空的阻隔,381年后,田家人终于得以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