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背景与流亡之路
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家世显赫,为晋国王室的王子。在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而导致太子申生的悲剧自杀。骊姬的权势也使得晋献公的其他两个儿子面临生命威胁。当重耳得知这一情况后,他深感事态严重,打算逃离晋国,他提到蒲城以作退路。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成为新国君,骊姬也成为了国母。同年,太子党的成员里克在晋献公的灵堂前发动政变,成功刺杀了奚齐,并迅速进行血腥的报复,立卓子为君。然而,卓子同样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他很快被里克和其他权臣暗算,而骊姬也被活活鞭死。
随着时局变动,公元前643年,晋惠公登基,决定追杀重耳。面对即将到来的杀机,重耳只得踏上了流亡之路。最初,他寻求庇护于卫国,但卫文公对其并未表示太多的关照,重耳只得继续他的流亡之路。接着,他前往齐国,齐桓公不仅对他予以热情款待,还将自己的女儿齐姜许配给了他。然而,齐桓公在同年去世,齐国陷入了五子夺位的权力斗争中。为了避免卷入其中,重耳再次离开,转而寻求曹国庇护,但曹共公对他极为冷漠,重耳不得不继续流亡,最终来到了宋国。
在宋国,宋襄公听闻重耳的贤名,便以礼相待,热情接待了他。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成为晋怀公。晋怀公继位后,发布了严格的命令,要求所有流亡的晋国人必须按时回国,否则将面临灭门的惩罚。由于重耳的舅舅狐偃与狐毛跟随重耳一起流亡未归,晋怀公便残忍地杀害了重耳的外公。次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保护下,成功到达黄河边,并开始向晋国进发。最终,重耳进入晋军军中,随后抵达曲沃,晋国百官得知重耳在此,纷纷前来朝拜。他最终登基为晋国君主,称为晋文公,而晋怀公则在逃往高粱途中被晋文公派来的刺客杀害。
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联合狄荣发动叛乱,试图篡夺周襄王的位置。周襄王被迫逃往郑国。次年三月,晋文公亲自率军前去援助周襄王,将其成功护送回洛邑,四月,晋文公击杀了叛乱的王子带,彻底平定了这一乱局。作为回报,周襄王将河内与阳樊赐予晋国,进一步巩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图霸中原之战
公元前633年,楚国与其盟友联合进攻宋国。为了报答宋国的支持,并且借此机会称霸中原,晋文公决定出兵援宋。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讨伐曹国,要求卫国提供通过的道路。卫国拒绝,晋文公便绕道而行,开始进攻曹国。晋军成功攻下五鹿,并与齐孝公结盟。卫国看到晋齐联合的威胁,不得不求和晋文公。晋文公则以高傲的姿态拒绝卫国的请求。
晋文公不久后南下攻伐曹国,并成功攻入曹国国都。与此同时,楚国并未上当,而是对宋国展开更加猛烈的进攻。虽然晋文公不想与楚国为敌,但因为宋国对晋有恩,晋文公决心不顾楚国的恩情而选择出兵拯救宋国。为了分散楚国的注意力,晋文公将曹卫两国的土地送给了宋国,并暗中策划以此来挑起秦国与齐国的进攻楚国。楚国派出使者前来与晋文公谈判,但谈判并不顺利。最终,楚国国君子玉带兵攻晋。四月,晋文公获得宋齐秦三国的支持,而楚国则依赖郑陈蔡三国的联盟。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决战,晋文公大获全胜,楚国的子玉自杀,郑文公前来向晋文公求和,最终双方在衡雍签署了盟约。晋国借此机会休整三天后,便带领军队凯旋归国。
秦晋伐郑,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为了阻止楚国北上,秦国与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文公感到极度恐慌,于是暗中派遣烛之武进入秦营。烛之武凭借自己口才卓越的演讲,成功说服秦军撤退。晋国看到秦国撤兵后,也顺势撤军。尽管此次未能彻底消灭郑国,但郑文公再也不敢轻视晋国。在郑穆公继位后,他始终紧随晋国脚步,成为晋文公的忠实追随者。
晋文公的治国之道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在晋文公的治下,国家政务清明,军事强大。他十分重用贤臣,如狐偃为相,先轸为帅,培养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晋文公不仅平定了王子带的叛乱,还赢得了周襄王的支持,并在他死后,继续稳固了晋国的地位。此外,晋文公在位的九年里,先后灭曹、平卫、败楚、救宋、降郑、威秦,并在公元前632年的践土会盟上与齐桓公并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