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一官员太过清廉,回乡时路费都没有,朱元璋发怒:极刑处置
创始人
2025-09-12 08:04:00
0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自己的职权,公然进行贪污舞弊,金额巨大,朱元璋为此勃然大怒。他不仅将涉案的所有人员一一斩首,甚至不分轻重,凡是与此事相关的官员和商人,都未能幸免。最终,共有三万多人的性命因这场贪污丑闻丧失。“其他六部侍郎以下,资料记载多为死者,具体姓名已无从考证。”这事件,也成为了明朝初期,针对贪污腐败的典型惩治案例之一。

历史上,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他们就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贪官腐化了社会风气,遭人唾弃,尽管历代都曾出台不少政策来打击腐败,但大多效果甚微,贪污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说到惩治贪官,历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一位传奇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一生最能体会百姓疾苦,同时也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在他执政期间,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打击贪官污吏,不仅如此,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极为严苛的法令,任何违法者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决不宽容。甚至有一位因为过于清廉的官员,在回乡途中因身无分文无法支付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愤怒不已,下令将其处以极刑。

朱元璋的成长背景使他更为痛恨腐败,他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中长大,早年为地主放牛。一次灾难夺走了他的父母和兄弟,使他成了孤儿,之后他寄身于皇觉寺,过起了乞讨为生的日子。作为游僧,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元朝末年贪官污吏剥削百姓、压迫民众的种种恶行,也因此深感不满。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因这些贪官的腐败政策而不得不四处逃亡。

这些经历促使他立志推翻元朝,铲除腐败。在25岁时,朱元璋弃寺从军,开始了推翻元朝的奋斗,最终建立了明朝。称帝后的朱元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他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关心百姓民生,勤政爱民,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才能,堪称一代英主。

为了治理腐败,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根据不同的腐败行为,实施了相应的惩治措施。比如,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六部中,许多元朝的旧官员依然被保留,这些人因为功劳显赫,便肆无忌惮地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甚至欺压百姓。面对这种局面,朱元璋毫不手软,严惩不贷。这些贪官污吏被处刑时,所有官员都会到场观看,作为警示,警告他们不可以效仿。尽管如此,朱元璋并非一味严惩坏人,他也非常注重对好官员的奖励,尤其是对那些廉洁奉公的官员,他不仅在任上给予他们极高的荣誉和待遇,还为他们建造府邸,确保他们安享晚年;死后更是为其撰写祭文,铭刻其名字于历史之中,以树立典范,激励后人。

朱元璋的这些政策不仅改变了元朝末年腐败严重的局面,也让明朝初期的官场风气逐渐清明。同时,他加强了对中央集权的掌控,为明朝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在位期间,政府官员的俸禄非常低,他认为只要能够保证官员的基本生计,其他的都不必过多浪费,因此力求节俭。

有一位非常清廉的官员曾秉正,他严格按照朱元璋的要求行事,公正廉洁,深得百姓的爱戴与尊敬。在一次灾荒中,朱元璋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而曾秉正提出了一个高效的方案,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从此他的官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然而,曾秉正为人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同僚,甚至因为言辞激烈触怒了朱元璋,导致他失去了官职。失去职务后,曾秉正无奈返回故乡,但由于一直廉洁奉公,他并没有积蓄,生活拮据,甚至连回乡的路费都无法支付。于是,曾秉正做出了极为痛心的决定——他卖掉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为了筹集路费。

这一丑事传到朱元璋耳中后,他极为愤怒。他认为,作为朝中一位高官,曾秉正竟然做出如此不人道的事情,完全违背了天理,也让他深感自己的眼光未曾识清此人。于是,朱元璋下令对曾秉正进行极刑处置。朱元璋虽然恨极了贪官,但他所设定的法律往往过于严苛,且天生嗜杀,官员们在他手下工作时往往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也会成为屠刀下的牺牲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停牌!603037,重大资产重... 【导读】凯众股份拟收购安徽拓盛60%股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夏天 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可能构成重大资产...
地球正逼近首个危险“气候临界点... 当下,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正在巴西贝伦举行。今年是国际气候《巴黎协定》十周年,外...
《徽州文化》新书发布 (来源:黄山在线) 转自:黄山在线 日前,《安徽“五大文化”丛书》新书发布会在2025中国黄山书会主...
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 四川代表团... 封面新闻记者 陈甘露 李佳雨摄影报道 11月21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在深圳前海欢乐剧场胜利闭幕。四川...
日本“报应”已经显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有关台湾问题和历史认知上的错误言论,罔顾法理和历史事实,一系列言行危害地区稳定、...
一份秋色系联合书单 | 秋天的... 秋意浓,叶落成诗,风起如歌。 在书页间踩过沙沙的落叶, 在字句里眺望辽阔的星空。 十一月,我们不再追...
浔城记忆 | 11月20日 浔城记忆 11月 20日 九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每天...
馆藏文物——铜灶具 铜灶具,魏晋,灶长21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总重900克。2015年征集所得,现收藏于酒泉市...
2025巴斯世界和平论坛暨中国... 中新网巴黎11月22日电 (记者 李洋)2025巴斯世界和平论坛暨中国德化·惠安文化艺术周当地时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