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了两位广为人知的绝代佳人。第一位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以其“羞花”的绝世美貌闻名。另一位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亲自登基称帝的女性,名为武则天。两人同样出身于唐朝,且都曾享受过帝王的宠爱,但武则天与杨玉环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武则天将自己的容貌视为一条通往成功的工具,而不是依赖于美貌本身。
武则天的入宫之路始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当时唐太宗在洛阳宫中恰逢小公主的初次亮相。他得知年仅14岁的武则天仪态优雅,貌美如花,因而将其召入宫中,给予了她五品才人的封号,并赐号“武媚”。这显示了唐太宗对她美丽的惊艳与赞赏。
武则天入宫即获封为五品才人,并得到“媚”字的称号,可见她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然而,武则天与唐太宗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年龄差距,使得两人在交流时难免产生代沟,因此她并未能广受宠爱。
在入宫的十二年里,武则天始终只是一个普通的才人,并没有为皇帝留下子嗣,从她的命运走向来看似乎并不乐观。时光荏苒,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病重之际,太子李治被安排入宫照顾。当时,李治与武则天正是在这个时期相识。
李治首次见到武则天便深深吸引于她的风采,竟然冒险与她私会,打破了宫中严格的规矩。在唐太宗去世后,李治对武则天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甚至在守孝期间也不惜撇去应有的礼仪,忍不住将武则天再次召入后宫。
入宫后的武则天迅速生下其子李弘,既而击败了萧淑妃,最终被封为皇后,牢牢占据了李治的心目中。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的风疾发作,因而无暇理政,武则天遂被委任帮助处理朝政。
当李治的健康恢复后,他依然听从武则天的良策,形成了“二圣共治”的局面,这一现象的出现,确实赖于武则天在治国理政方面展现出的独到见解。否则,即便李治愿意,朝中的大臣们也不会轻易同意。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为支持僧侣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慷慨解囊捐赠了两万贯巨款,这项宏伟工程历经三年零九个月才得以圆满完成。
据说,卢舍那大佛是依照武则天的容貌雕刻而成,成为后世我们了解她容貌的重要依据。
从卢舍那大佛的面容来看,武则天似乎偏于丰满,这很符合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然而,也不应对此轻易下定论,因为佛像的脸部通常比较圆润,展现出一种富贵的气质。
除了卢舍那大佛,我们还可以通过武则天的多幅画像了解到,她的唇形为樱桃小口,鼻梁颇具立体感,眼睛则大而修长,散发出冷艳和威严的氛围。
专家们综合各类资料,包括武则天的画像与雕刻,致力于恢复她的真实样貌。不得不说,这幅复原图呈现出强烈的“女总裁”气质,面部表情流露出一种不容质疑的威严,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武则天的个性和人们对她容貌的想象。难怪李治会如此倾心于她,谁能抵挡这样既美丽又聪慧的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