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十四年(1476年),正值明宪宗朱见深与朝廷大臣商讨如何平定苗民起义的紧要时刻,礼部突然送来了一份紧急报告,报告内容是关于驸马都尉赵辉去世的消息。鉴于赵辉的特殊身份,礼部一时无法决断如何处理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于是请示朱见深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赵辉担任驸马都尉,他并非朱见深的女婿,也不是他的妹夫。事实上,赵辉与朱见深的祖辈有着深厚的关系。准确来说,赵辉是朱见深的高祖父。赵辉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女婿,亦是朱棣的妹夫。当赵辉去世时,他已经年满90岁。根据民间的习惯,他应当被称为“姑高祖父”,而这一身份使他在朱见深心中的地位格外特殊。作为朱见深第八任皇帝,他面临的这种亲戚丧事,使他在如何处理时显得非常为难。
若依照常规礼仪处理赵辉的丧事,可能会被认为不够尊重太祖朱元璋;然而,如果不遵循常规,又没有现成的先例可以参考,因此,礼部十分困惑,朱见深也深感头痛。最终,朱见深决定依照驸马的常规丧礼为赵辉举办丧事,并额外辍朝一天,以示对赵辉的尊敬。
赵辉在明朝历史中可谓极具传奇色彩,他创造了一个几乎无法打破的记录——他是唯一一位经历了九个朝代的驸马。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鲜有其他驸马能够与他媲美。
本文将结合史料与分析,展现朱元璋的小女婿赵辉的传奇人生。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是流浪的僧人,甚至一度为生计所迫走上乞讨的道路。对于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来说,能够娶妻生子已算得上是一种奢侈。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朱元璋25岁那年,他因缘际会加入了红巾军,并得到了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赏识,从此走上了不寻常的崛起之路。经过数年的拼搏,朱元璋带领一支由淮西将领组成的队伍建立了大明帝国,最终自己也称帝。朱元璋的后宫嫔妃众多,总数超过四十位,他的子女也极为繁多,其中包括26位皇子和16位皇女。
朱元璋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是他年纪最大的一位儿子,而最年幼的孩子则是他的小女儿——宝庆公主。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晚年所生,生母为张美人。尽管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晚年所生之女,却非常受到朱元璋的宠爱。但这一宠爱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宝庆公主在年仅四岁时,朱元璋便去世了。
关于宝庆公主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据说,朱元璋临终时曾命令众嫔妃一同殉葬,然而,众嫔妃皆不愿赴死,哭声不断。宝庆公主极为心疼母亲张美人,便请求朱元璋保留张氏一命。朱元璋见宝庆公主年幼,哭得十分伤心,便心生怜悯,同意保全张美人。然而,这段故事并未出现在正史中,按照《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宝庆公主确实是在朱元璋驾崩时出生,而生母张美人也随之去世,但是否因殉葬而死,史料并无确切记载。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虽然宝庆公主年幼,但她作为建文帝的姑姑,依旧在宫中受到了优待。建文帝的母亲吕太后也常常将她带在身边。四年后,靖难之役爆发,燕王朱棣带领军队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最终登基成为皇帝,明朝的统治者更换。
朱棣即位后,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清洗,但对于那些忠心的皇亲和勋贵,他并未加以迫害。宝庆公主年仅8岁,无法参与复杂的政治斗争,因此得到了朱棣的优待。朱棣甚至指派徐皇后亲自照顾她,徐皇后待她如亲生女儿,悉心教导她读书识礼。宝庆公主在徐皇后的照料下,温文尔雅,举止端庄,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五年后,徐皇后病重,宝庆公主一直守在她的床前,寸步不离,直到徐皇后去世。宝庆公主为此痛不欲生,失去了至亲,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打击。朱棣也因失去心爱的妻子而深感痛苦,但宝庆公主仍然深得朱棣宠爱。永乐十一年,朱棣为她挑选了一位丈夫——赵辉。
赵辉的家世并不显赫,他的父亲赵和曾担任千户,征战南方,最终死于沙场。赵辉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一名千户,镇守金川门。朱棣之所以选择赵辉作为宝庆公主的驸马,主要是因为赵辉仪表堂堂,容貌俊朗。在《明史·公主传》和《国朝献徵录》中的记载中,都提到了赵辉的外貌和风采。
赵辉作为宝庆公主的丈夫,其婚礼规格远超其他公主的婚礼。为了这场婚礼,朱棣不仅亲自为宝庆公主建立了公主府,还赠送了超豪华的嫁妆,甚至破例让皇太子朱高炽亲自送宝庆公主进府。赵辉从一名普通的城门守卫,一夜之间成为了高贵的驸马,身份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