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贾诩、于禁、许褚是曹操手下的4大名臣,为曹魏立下赫赫功勋,为何没有进入曹魏太庙?
一、荀彧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臣。
荀彧为曹操制定战略蓝图、出谋划策等,帮助曹操击败袁术、袁绍、吕布等强敌,统一了北方。
荀彧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让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道德制高点。荀彧有“王佐之才”,治国理政能力出众,他出任尚书令,为曹操处理军国事务等,让曹操无后顾之忧。
曹操称赞荀彧是“吾之子房”,自己的张良。
可惜,荀彧是汉臣,不是魏臣。他帮助曹操,是希望借助曹操之手匡扶汉室。曹操实力壮大之后,就有了二心,他杀害王皇后、董贵人,以及汉献帝的2个皇子等,做了不少大逆不道之事。
这也让荀彧和曹操有了隔阂。
曹操想进爵国公、加封九锡,威胁到汉献帝的皇位时,荀彧站出来反对,导致曹荀二人彻底反目。
荀彧成为曹操权力路上的绊脚石后,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罢黜了荀彧尚书令之职,让他闲赋在家。
不久后,荀彧忧郁而终。
荀彧一生都是汉臣,所以他死后,曹魏子孙没有将他放入曹魏太庙。
二、贾诩
贾诩是曹操麾下的5大谋臣之一。
潼关之战时,贾诩建议曹操使用离间计,挑拨马超、韩遂关系,导致两人反目,被曹操趁机击败。
曹丕、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最激烈之时,举棋不定的曹操问询贾诩意见。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指出他们放弃长子,立幼子为世子,导致兄弟反目,自相残杀,被曹操趁机击败。曹操要吸取他们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曹操听取贾诩建议后,最终选择放弃曹植,立了曹丕为世子。
贾诩才能出众,但是他的计谋“奇毒无比”。
在董卓麾下,贾诩劝说李傕、郭汜率兵反攻长安。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后,为给董卓报仇,杀戮了很多大臣、百姓,造成长安生灵涂炭,天下大乱。在张绣手下,他劝说张绣率兵偷袭曹营,导致曹操麾下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张绣所杀。贾诩“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但是他“缺少国士之风”,做事“阴毒”,从不为国为民考虑,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瞧不起他。
同时,贾诩为明哲保身,在曹魏几乎不与权贵来往,也导致无人为他说话,最终没有进入曹魏太庙。
三、于禁
于禁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
于禁为曹魏攻吕布,破袁术,御张绣,拒袁绍,征刘备等,立下了赫赫功勋。于禁在曹魏的地位很高,是曹魏外姓将领中唯一拥有假节钺的将领。可惜他晚节不保。襄樊之战时,于禁率兵救援被关羽围困在樊城的曹仁。和关羽对峙期间,他因为部署不当,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安营扎寨。关羽趁连日大雨,汉水猛涨之际,掘开河堤,淹了于禁的7路大军,生擒于禁、庞德。
被俘后,庞德宁死不屈,不愿投降关羽,被关羽斩杀。大军主帅于禁因为贪生怕死,投降了关羽。
于禁投降的消息传到曹魏后,让曹魏众人大失所望。东吴击败关羽,解救于禁,将于禁送回曹魏后,他也遭到了曹魏君臣的羞辱、嘲笑,导致于禁羞愧而终。于禁也因此未能进入曹魏太庙。
四、许褚
许褚是曹魏的一员猛将,辅佐保护曹操的安全。
曹操有2任护卫长。
典韦在宛城之战时,保护曹操而战死,在曹魏地位很高,所以顺利进入曹魏太庙。
许褚由于一直负责保护曹操的安全,很少带兵作战。同时,许褚的统兵作战能力、谋略等都比较差,所以功勋较少。许褚性格比较耿直,不善于拉拢宗族与权臣,甚至与曹仁、夏侯惇等曹魏宗亲都刻意保持着一定距离。220年,曹仁从荆州返回朝中面见曹操时,曹操还没有从寝殿中出来,曹仁就想邀请许褚到偏室中交谈。许褚以“魏王快出来了”为由,拒绝了曹仁。
这让曹仁等曹魏宗取开始嫉恨起了许褚。
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后,封许褚为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依旧很信任许褚。
不过许褚去世后,由于曹魏宗亲很讨厌他,制定进入曹魏太庙的功臣名单时,将许褚排除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