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聊聊三国:三国时期,一场刺杀案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创始人
2025-09-12 02:02:58
0

在诸葛亮几次北伐期间,北方的鲜卑,其实一直都没闲着。

那位鲜卑强人轲比能,一直在试图统一鲜卑,统一整个草原。

而且,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还曾经明确联系了轲比能。当时轲比能就屯兵石城,也就是后世兰州以北的皋兰县一带。

要知道,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一度自己带兵抵达了上邽,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清水县。

而从清水县到皋兰县,这中间直线距离虽然超过五百里,但是这两个地方中间,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城池,驻防军队也极少。

如果当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正面消灭了魏国的关中兵团。那么在凉州那边,轲比能说不定真的会突然出兵,一口气吞下整个凉州。

对于魏国来说,这样的轲比能和鲜卑,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国一直想要解决鲜卑,解决北方的威胁。

但问题是,想要对付游牧政权,就必须得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军团,并且深入草原。打不打得赢是一回事,能不能承受这种消耗,那是另一回事。

而当时的魏国,在同时面对吴蜀两国的进攻时,本就已经是捉襟见肘。所以,面对鲜卑这边的威胁,魏国算是防守有余,但进攻不足。

所以,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国只能挑唆鲜卑各部,进行内战。谁强一些,魏国就出兵帮助弱势的那一方,打击强大的那一方。

正是靠着这种方法,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维持住了北方的安全。

但这种方法,显然是治标不治本。

而到了公元233年,这位鲜卑强人轲比能,终于干掉了自己的老对手步度根。当时在鲜卑内部,步度根部是鲜卑三大势力之一。而干掉了步度根之后,轲比能就逐渐吞并了步度根的部众。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漠南草原,轲比能几乎已经是一家独大。而轲比能手上能调动的军队,也多达十余万。单论战争能力,轲比能麾下的实力,甚至比蜀汉还强!

一个强大的鲜卑政权,此时眼瞅着就要彻底崛起,再也无法抑制了。

偏偏对于这件事,当时魏国京城这边,几乎没人在意。因为此时的曹叡,正在忙着给自己修房子。对于鲜卑的崛起,曹叡并没有太在意。

这该怎么办呢?

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魏国官员,敏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幽州刺史,王雄。

这个名字,在我们之前的故事当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但是这个人的历史关系,非常有意思。

他是琅琊王氏的人!

按照琅琊王氏的族谱,之前我们讲过的那个卧冰求鲤的王祥,和他应该是堂兄弟。王祥和王雄,俩人有一个共同的爷爷。

王雄本人,自从曹丕时代开始,就一直在幽州任职。对于幽州以及鲜卑那边的情况,他也比较熟悉。

所以,王雄更清楚,一个统一的鲜卑,对魏国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但问题是,在当时的局面下,皇帝忙着修房子,南方又有吴蜀两国掣肘。此时的魏国,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集结太多的军队,主动深入草原进攻轲比能。而如果只派一两万军队,进入草原之后,基本上就是送菜!

这该怎么办呢?

在经过仔细思考之后,王雄忽然发现:此时看似强大的鲜卑,存在一个巨大的弱点!

这个弱点,就是轲比能本人。

此时的鲜卑,从地盘上来看,其实和当年秦末的匈奴差不多。但要论对中原王朝的威胁程度,此时的鲜卑,却远远比不上当年的匈奴。

因为此时的鲜卑,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制度。

这里我们多说一句,其实不管是在三国之前,还是在三国之后,草原游牧政权或者一些渔猎政权,发展的轨迹都是差不多的。大家都是先通过一些契机,完成内部统一。而在统一之后,这个新的政权,需要推广一套制度,以此来将松散的游牧民族,统一成一个整体。

在轲比能之前,当年的匈奴趁着秦末的机会统一北方。然后趁着楚汉战争的机会,完成了内部整合,推广了一套‘左右贤王’制度。在这套制度下,匈奴单于会分封左右贤王。在左右贤王之下,再分封一大堆匈奴王。每一个王,各自管理一些部众。

通过这些匈奴王,匈奴的单于,就能有效控制偌大的草原。而且,单于还能迅速将匈奴人组成军队,继而南下进攻汉朝。

而在轲比能之后,铁木真是打着替金国整合草原的旗号,统一了草原诸部。然后,趁着金国高层那几年内乱,无暇外顾的机会,推广了一套军政合一的‘千户制’。

努尔哈赤则是趁着辽东空虚的机会,统一了女真诸部。然后趁着万历皇帝不上朝,明朝这边没人管他的机会,推行了牛录制。后来又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

而此时的鲜卑,正处于刚刚武力统一内部,但是还没搞出一套有效的统治制度的时期。

而在没有一套有效的统治制度的情况下,鲜卑的统一,其实都依赖于首领本人。此时的鲜卑各部,只是因为畏惧轲比能,所以暂时臣服于他。

这样一来,只要干掉轲比能本人,鲜卑瞬间就会分崩离析了!

顺着这个思路,王雄很快就派了一个叫韩龙的人,前往草原,前去执行这个刺杀任务。

没有人知道,这个韩龙,到底来自于哪里。

也没有人知道,他去了草原之后,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更没有人知道,在这次惊天刺杀之后,他最后结局如何。

不得不说,幽州这个地方,确实是有点说法的。昔年有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今日有韩龙,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那一年,那次刺杀,韩龙成功了!

随着韩龙一击得手,轲比能暴毙而亡!在这之后,王雄顺势而为,直接将轲比能的弟弟推上台,做了新的鲜卑话事人。

但显然,这位新任鲜卑话事人,比他哥差了不知道多少。所以,在轲比能被刺身亡之后,整个鲜卑,瞬间分崩离析,再也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鲜卑政权了。

这件事,在接下来的数百年历史上,尤为重要!

如果轲比能没有被刺杀,并且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制度。那么从三国后期开始,一个强大的鲜卑,就将会彻底在草原上崛起,成为三国的心腹大患。

但正是因为轲比能被刺杀了,接下来,一直到西晋灭亡,鲜卑都始终处于一种‘散装’的状态。所以到了西晋灭亡的时候,后来的拓跋、慕容诸部,才会以各自部族的形式南下,而不是以鲜卑整体的形式南下。

那一年,大漠之上,韩龙孤身远去。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去。

但那场刺杀,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所谓国士无双,无外如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省档案馆将首次发布《浙江抗... 中新网杭州6月6日电(林波)6月9日,“请听档案说”——“6·9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将在浙江省档案馆...
原创 晚... 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真可谓是商界的传奇人物。他凭借着官员身份参与商贸,甚至在曾国藩和左宗棠...
原创 原... 在《战国策》中有句名言:“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此句话形象地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威严。然而,在历史长河中...
与三国同行,听历史回响!《率土... 上线十年来,《率土之滨》对三国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其发起的“三国同行者计划”持续推进,携手北京大学历...
原创 宋...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数量超过百名,其中不乏数位勇猛无比的战将。然而,作为首领的宋江对于手下的将...
原创 多... 多尔衮,作为清朝历史上仅有的两位摄政王之一,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深刻的历史教...
原创 曹... 曹操虽然性格果断,但又极为多疑,然而他始终未曾对雄心勃勃的司马懿采取极端手段。有评论认为曹操错失了绝...
原创 家... 在福建省泉州市的巫先生家中,世代珍藏着一枚极具历史意义与家族情感的硬币——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
原创 清... 在皇太极时期,部院(包括六部和都察院)的主要官员几乎全是皇族和亲贵,因此早朝的制度几乎成了皇帝与家人...
原创 为...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设立的三个特殊卫所的统称,它们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三卫的部队装备精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