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统治荆州的时期,原本割据一方,政局稳定,民生富庶。然而,刘表的一次决定却为荆州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他废除了嫡长子刘琦,选择立次子刘琮为继承人。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刘琦的命运,陷他于危机之中。作为刘表的长子,刘琦一度深得父亲宠爱,然而随着家中的权力斗争加剧,刘琦最终依靠诸葛亮的智慧才保住了性命。更为传奇的是,他成为了唯一一个降服过诸葛亮的人,诸葛亮也因此对他心服口服,甚至把刘琦的事迹写入《三十六计》之中。那么,刘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起初因为长相酷似父亲,深得刘表的宠爱,名声一时无二。然而,好景不长,刘表的次子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为妻,蔡氏因此对刘琮产生了偏爱。蔡氏开始在刘表耳边频繁吹风,贬低刘琦,且刘表因极为信任蔡氏,逐渐疏远了刘琦。此时,刘表妻子的弟弟蔡瑁和外甥张允等人,则倾向支持刘琦,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大局。
随着刘表年事渐高,刘琦渐渐意识到父亲的心意发生了变化,刘表希望立刘琮为接班人。刘琦深知自己遭到了蔡瑁等人的陷害,便决定寻求外援,于是向荆州的名士诸葛亮求教生死存亡的计策。当时,刘备和诸葛亮都在荆州。刘备在荆州广结善缘,深受民众爱戴。然而,刘琦求助时,刘备却淡然回应道:“此贤侄家事,奈何问我?”刘备见诸葛亮微笑,便知道此事关系重大,而诸葛亮也答道:“此家事,亮不敢与闻。”诸葛亮之所以回避,是因为刘琮可能是蔡氏的儿子,按理说他和刘琦存在血缘关系,且刘琮娶了蔡家的女孩,使得他成为了诸葛亮的亲家。若诸葛亮此时支持刘琦,势必会与刘表、蔡氏、蔡瑁及刘琮产生极大矛盾,因此诸葛亮选择了沉默,避免自己卷入此纷争。
刘表的家庭关系错综复杂。刘表的原配妻子去世后,蔡氏成为继室,生下了刘琮。而蔡瑁则在刘表手下担任荆州水军统帅,权势极大。刘表病重之时,蔡氏和蔡瑁必然希望刘琮接任荆州,保障家族利益。而刘表则依旧想立刘琦为接班人。这种父子间的权力斗争让刘琦处境危急,他只得在背后暗中寻求帮助。
最终,刘琦无法再依靠任何人,他开始不断地找到诸葛亮,希望得到他的谋略。而诸葛亮却总是以种种理由推托。有一天,刘琦再次去找诸葛亮,并将他引上楼。上楼后,刘琦的随从将楼梯撤去。刘琦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吾耳,可以言不?”诸葛亮淡然答道:“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他以春秋晋国太子申生与公子重耳的历史典故,暗示刘琦要警觉,不要被困于内宫之中。这番话使刘琦清楚地明白了诸葛亮的意图。
最终,刘备决定支持刘琦,而诸葛亮也同意帮助他。此时,刘琦前往江夏。随着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孙权相互牵制,刘备借机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并在刘琦的名义下,推举他为荆州刺史,成为名义上的荆州主。这一举动一方面让刘备获得了实权,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孙权的质疑,足见刘备深远的政治谋划。
刘备一到江夏后,迅速展现了他作为荆州实权者的风采,开始调度刘琦的军队。尽管刘琦的权力名存实亡,刘备也不再只是一个被刘表收留的外人,成为了刘琦名义上的主公。但历史上,刘琦的存在始终让刘备感到不安,直到刘琦最终死去,刘备才能彻底控制荆州。在三国演义中,刘琦被描绘成懦弱无能的形象,但历史却表明,即便刘备掌握了刘琦的兵力,只要刘琦还活着,刘备的地位始终无法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