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自1898年创办以来,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1922年,安源大罢工不仅极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群体中的影响力,还为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安源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名叫李涤生。在加入共产党后,他曾被选为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央委员。然而,李涤生最终选择了背叛革命,逐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那么,他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命运又如何呢?
李涤生于1887年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少年时期的他在株萍铁路安源修车房担任修车工,常常忍受着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1922年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安源地区的先锋党员之一。此后,李涤生还积极参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抗争意识的时期,他因出色的领导能力和众多工友的信任,被推选为总代表,成为工人们心目中的主心骨。
到1922年9月,李涤生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安源路矿大罢工及湘东永和煤矿工人大罢工,他迅速崛起为安源工人运动的先锋。1923年,他被选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最高代表会议的主席,期间多次组织会议,严肃探讨工人俱乐部的重大事务,为推动安源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24年,他出任粤汉铁路湖南段总工会委员会主席,带领铁路工人展开了积极的运动,并推动工人组织工会,形成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为之后的北伐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加速了大革命浪潮的兴起。
1927年2月,李涤生前往武汉,参加全国铁路工人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主任,开始参与全国铁路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同年4月,他出席了“五大”会议,成为第五届中央委员。然而,就在这一时期,蒋介石已经实施叛变,导致大革命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1927年7月,大革命彻底宣告失败后,李涤生回到湖南,参与了湘赣边界抵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9月,中央任命他担任湖南省委工人部部长,继续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然而,由于叛徒的内外勾结,湖南省委遭受重创。最终,在这一动荡的背景下,李涤生在1928年5月至6月间被捕。
被捕后,李涤生背弃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投敌叛变,加入了国民党的阵营。他在国民党内部积极活动,协助抓捕共产党党员,破坏革命活动。由于消息封锁,中央对他的叛变毫不知情,因而在1928年6月至7月召开的“六大”会议上,年满41岁的李涤生仍被选为第六届中央委员。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国民党开始大力宣传李涤生的“投诚”。当年11月,中央得知李涤生叛变的消息,迅速将其开除出党,但李涤生却没有悔改之意,继续帮助国民党打压进步人士。两年后,对于李涤生来说,人生的转折到来了——1930年,红三军攻占长沙,在长沙火车站逮捕了他,最终,这位曾经的工人运动先驱因背叛而被红军处决,享年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