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畊堂》、《郁郁堂》、《郁文堂》等版本的《三国志演义》卷首语,曾对三国时期的枭雄和名将做了详细分类。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外,还有许多重要人物:例如“运筹帷幄者”徐庶与庞统;“行军用兵者”周瑜、陆逊、司马懿;以及“料人料事者”郭嘉、程昱等八人;再有那些武功突出,战斗力远超常人的张飞、赵云、黄忠等八位英雄;最后是那些冲锋陷阵、勇猛无敌的战士如马超、马岱、许褚、典韦等十三人。
细心观察这些分类,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关羽为首,接下来是张飞、赵云等“武功将略迈等越伦”的将领,外加十三位“冲锋陷阵、骁锐莫当”的战士,以及如姜维、邓艾等人物,正好凑成了“二十四将”阵容。在这个名单中,关羽毫无疑问是排在第一位的。他的英雄事迹众所周知,古今名将中,无人能比拟他的气度和智慧。
如果我们将“官版三国二十四将”与更流行的“一吕二赵三典韦”版本进行对比,能发现“官版”的分类更加严谨。这个版本严格去除了吕布、颜良、文丑等并非三国时期的武将,同时也没有包括《三国演义》中未曾表现出多少武力的张绣,更没有计入文鸯——这位人物的战功与三国时期并无多大关系。他叛魏降吴,又叛吴降魏,并非典型的三国英雄。正因为如此,“官版三国二十四将”更为精准地体现了三国时期的真实战斗力和英雄气概。
如果我们将那些并非三国人物或者未曾在战场上有突出表现的角色去除,那么最终剩下的就是从关羽到丁奉这一系列名将。关羽无可动摇的第一位置已经成定局,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讨论谁应当占据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了。
在古代战争中,武功与冲锋陷阵的表现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张飞和马超都具备极强的个人武力,但要论智谋和指挥能力,张飞无疑胜过马超。张飞虽然性格刚猛,但非常注重运筹帷幄和谋略,他的战斗不仅仅是依靠勇气。比如他在长坂桥的单挑中,便表现出了压倒性优势,连曹魏的名将夏侯惇、张辽等都被他轻松击退。而马超,虽然同样勇猛,但在智谋上明显不如张飞。他曾多次受到敌人欺骗,且在战斗中,往往以单挑获胜,却在大规模战争中屡屡败北。
马超的聪明才智稍逊一筹,甚至在对待魏国投降者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杀了卫康这样真心投降的人,却反而对杨阜这样敌人伪降者宽待。这些错误决定,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祸患,最终导致家族的覆灭。相比之下,张飞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无疑更为高明,他不仅能成功运用策略,还能够智勇双全,克敌制胜。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马超两人各具特色,勇猛无比,但要比智慧和全方位的战争能力,张飞无疑更具优势。张飞不仅能独自与吕布等名将对抗,还能为自己的队伍在危急时刻撑起一片天。因此,作为蜀汉最具策略与武勇的将领之一,张飞名列前茅是理所当然的。
《三国演义》无疑给了蜀汉五虎将极高的评价,但这也让曹魏和孙吴的名将稍显“逊色”。尽管如此,像周瑜、夏侯惇这样的将领,依然不容忽视。周瑜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非凡的智谋在历史上留有浓重的一笔,他的儒将形象深入人心。而夏侯惇,虽以武力见长,但同样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名将,在对战吕布时丝毫不退缩,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马超无疑应该是继关羽和张飞之后,排名第三的将领。虽然《三国演义》中常常把蜀汉的将领抬得过高,但从实际战斗力来看,马超的勇猛与果敢使他配得上这个位置。
综上所述,关于“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虽说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无论如何,关羽、张飞、马超等英雄都无愧为三国时代最耀眼的星光。如何评价这些将领,也许只有在不断的讨论与思考中,才能得出更公正的结论。而“官方正版三国二十四将”与评书版本的比较,则显现出各自的优缺点,最终仍要让读者们自行评判,决定谁才是真正的三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