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掘墓鞭尸,为何百姓却拍手称快?只因墓主做了件错事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草莽起家的帝王,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他的一生却呈现出鲜明的争议,评价多元化。有的历史学者认为,朱元璋是将百姓从元朝压迫中解救出来的英雄;而另一些人则谴责他对功臣的大规模屠杀,把他标识为一个冷酷的屠夫。
在明朝缔造之后,朱元璋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那便是下令对一位名叫蒲寿庚的元朝官员进行开棺鞭尸,史书中记载他对尸体的惩罚达到了“三百鞭”之多。这位官员的后人不仅遭到驱逐流放,家产也被没收,朱元璋甚至下令禁止他的后代接受教育或仕途,无奈之下,众多蒲姓百姓只好纷纷改姓以避祸。
在这个文化强调对死者尊重的社会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入土为安的传统,甚至连伍子胥为报仇而鞭尸楚平王,也遭受了历史长河中的斥责。但令人惊讶的是,朱元璋无冤无仇地对蒲寿庚进行鞭尸,竟然得到了百姓的欢呼与支持。这又是为何,难道百姓只是屈从于朱元璋的强权之下?
当然,这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在于对蒲寿庚历史作为的了解。蒲寿庚是来自宋元时期的色目人,拥有阿拉伯血统,其祖辈曾在占城(今越南)经商,接着迁至广州,生意越做越大。在南宋末年,他担任泉州市的舶司,掌控了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
在南宋岌岌可危之时,陆秀夫、文天祥与张世杰等人带着幼主逃至泉州,试图在这里重整旗鼓。然而,此时的蒲寿庚已经心怀叛意,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的入城请求。尽管他们转而求助于海上通道,却依旧遭到拒绝。张世杰无奈之下,带人强取了几艘船离开,但蒲寿庚得知后,竟然怒火中烧,残忍地将居住在泉州的南宋皇族的3000余人进行屠杀,发泄他的怒气。之后,蒲寿庚彻底投靠元朝,成为参与历史上“崖山之战”的一员,站在了南宋的敌对地位。
此后,南宋灭亡了,蒲寿庚由于投降表现突出得到了元朝的重用,他的一生因此光辉灿烂,直到年老去世。然而,朱元璋登基后,并未打算放过这个为了权势而背叛的商人,于是迅速发出命令,蒲寿庚迎来了一个如前文所述的惨痛结局:被开棺鞭尸。
对于朱元璋的这一选择,各位看官,你们又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