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也可能使人愚昧
创始人
2025-09-10 20:33:06
0

近日,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首部历史文集作品《历史的局外人》推出全新版本。

在本书中,作者回顾个人历史写作历程从求学之路,感怀到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作品与人;探讨“正确读史”之必要性,评述远至明清、近至身边现在大众对历史的误会、误解与误读,同时书写自己的大历史观,探讨大到国家、小到个体,历史阅读的重要意义,展现多种趣味的历史读法,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多种不同学科的视角重新认识历史。

下文摘自本书,感谢出版社授权。

为什么读史使人愚昧?

文 | 张宏杰

来源 | 《历史的局外人》

01

读者请我在书上签名的时候,有些人经常要求我写上一句话: 读史使人明智。我则往往在后面再加一句, 也可能陷入更深的愚昧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见过很多人,历史读得越多,头脑越混乱。比如我老舅。老舅退休后喜欢上了历史,这几年一直在读史。不过他只专注一类,那就是西方伪史论。一本本看起来旁征博引的书告诉他,西方的历史,包括希腊、罗马和埃及的历史,都是伪造出来的。所谓希腊神庙、埃及金字塔,都是18 世纪之后西方人用人造石混凝土建起来的。老舅读得如醉如痴,经常有所会心,则欣然忘食,每次我到他家去,都逮住我一顿分享。

当然,老舅对这些结论也并非百分之百地相信。今年年初我去埃及,老舅就郑重地要求我一定要替他好好观察观察,金字塔到底是石头的,还是混凝土的。

02

读史可能使人愚昧,最重要的原因,是所读的史书质量不高。

比如,有一次我和大表叔说,我近期在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拉美为什么不发达。大表叔说,那还不简单吗?离美国太近,离天堂太远啊。离美国那么近,美国能让它发达起来吗? 我问大表叔,那加拿大为什么发达起来了?大表叔说,那还不简单吗?加拿大给美国跪下了啊,但拉美人民骨头硬,不跪啊。

大表叔对古今中外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能迅速给出这样小葱拌豆腐一样的明确答案。但是这些答案通常是不准确的,因为他头脑中的历史知识大都已经过时了。比如,他对拉美陷阱的解释,其实是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依附论

所谓依附论,是指拉丁美洲的贫困,乃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造成的。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操控世界市场,努力压低拉丁美洲等国家出产的农业和畜牧业产品价格,努力抬高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导致拉美国家不得不永远依赖廉价初级产品的出口,结果越来越穷。

依附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在美国的大学也大行其道。有人开玩笑说,依附论是拉丁美洲最成功的出口产品。不过,现在它已经被绝大多数学者,包括拉美学者抛弃了。

历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很多领域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你头脑中装的仍然是陈旧的历史知识,那么观察和思考当今世界问题,显然会出现偏差。所以除了读流行的劣质史书外,读过时的史书,也无法让你的头脑明智起来。

03

那么,怎样读史,才能明智呢?

第一,青少年时代最好多读些经典,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你选择了什么信息源,就选择了什么样的观念。同样,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书,可能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不仅读史是这样,读其他书也是这样。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多读一些经典,对于他形成鉴别力,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经典往往不好读。因为经典往往比较,比较。但是正如王蒙所说,除了有趣的书,我们还有必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爆料的书、奇迹的书、发泄的书,还更需要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缘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书。

第二,成年之后读书,要注意营养均衡。

一个人青少年时代读了太多品质不佳的书,就如同吃了有毒的食品,可能导致脑部细胞也有问题。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主动进行自我排毒,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劣质书籍的影响。怎么排毒呢?那就是在读书时要注意均衡信息饮食,有意识地打开自己的知识闭环,接受异质信息,来纠正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偏好。

怎么避免成为我老舅那样的伪史论患者呢?首先还是要多读。在任何领域,如果你想有一个比较深入正确的大体把握,都要有起码的阅读量。比如,你想弄明白埃及文明史是不是伪造的,那么除了伪史论的书外,还要读至少十几本严肃认真的埃及学著作。

我曾经专门给老舅买了七八本埃及史、埃及学的著作,但是过了几个月,再去老舅家,发现他基本都没读。这些年,我给老舅推荐了很多好书,可惜他都是看了个开头,就找各种借口放下了。所以,我已经放弃了老舅,不再和他争论,见面只聊天气。

第三,读中国史不要只读古代经典,只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要多读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用当代眼光去穿透性地读史。

相对周边大部分民族,中华文明专注于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相对来说独特而发达的文明成果。

然而中国传统史学的成就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拥有最庞大的史料库,并不见得就能产生伟大的历史学。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历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循环性:一个王朝建立一二百年后,就会官逼民反,出现农民起义,不久被另一个新兴王朝取代,如此循环不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王朝都沿着同一个轨道转圈:一个王朝建立之初,有一段政治清明期,甚至会出现盛世。就像新手机到手,头半年运行比较顺畅。然而几代之后,就会腐败混乱,各种问题大发作,不得不重新启动,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新的王朝又开始重复同样的故事。这个规律循环了两千年,所以留下一套史书叫二十四史,留下一首朝代歌: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所以,用当代眼光读史,才能让我们对历史更有穿透力。

第四,不要局限于中国史,多读世界史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史。

很多读者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阅读偏差是只读本国史,不读世界史。我认识的很多爱读史的朋友,基本上只读中国史,而且中国史当中,也只读他熟悉的强汉盛唐。不读外国史的原因很简单:那么多人名、地名都不认识,记不住。问题是,我们今天已经处于全球化时代,我们已经可以很容易地吸收到全人类的文化成果。因此没有必要把自己封闭到一个狭小的信息圈中。

民国时期有一位教授,说过一句话,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落后。当然,这句话今天已经不适合了,因为我们中国已经崛起了,所以我给他改了一下,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不读世界史,你无法准确地判断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独特之处。

第五,读中国史也不要只读中原王朝的历史,也要多读读边疆史、少数民族史。

在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新兴政权,都是起自边缘地区。对于夏人来说,商人是边缘民族,是东夷。对于商人来说,周人也是边缘民族,是西夷。一些历史学研究认为,周人的先祖很可能是北方的狄人。而在中原的诸侯国看来,秦人也是西边的蛮夷之国,受草原文化影响极深。

这种边缘与中央的关系,到了汉代以后,还产生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几乎都是起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占据半壁江山,或者一统天下。占据半壁江山的是鲜卑的北魏、契丹的辽代和女真的金朝,一统天下的是蒙古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他们都曾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鲜卑、契丹、女真和满族都剃去前额和头顶的头发,鲜卑有八柱国,契丹有八部,满族有八旗

因此,边缘民族入主中原,不是一时一世的特例,是中国历史的规律性现象。这一规律性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04

历史很重要,读史的方式更重要。

有一句有意思的话在网上很流行: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读史是有门槛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付出相当的努力,你才有可能从历史中获益。否则,在愉悦的阅读和浏览中,你有可能陷入更深的黑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年薪6.5万!东莞市茶山人社、...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茶山分局东莞市医疗保障局茶山分局招聘1名劳动监察协管员 报名时间为:9月8...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非常重视人才的招揽与培养。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曹操...
原创 在... 徐州,在汉末乱世中犹如一块炙手可热的肥肉,谁能牢牢攥在手里,谁就有了在中原立足的资本。刘备好不容易白...
原创 “... 韩信,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人物,常常与许多传奇故事相连。从他曾经遭受的胯下之辱,到他因萧何一人而命运...
原创 “...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在位的第十年,吕不韦被免去了相邦职务。在此之前的一年,赵太后的情夫嫪毐被杀,...
教师节当天,这场属于老师们的艺...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天下午在四川天府新区广汇美术馆,一场专属于教师的艺术大展隆重开幕。这...
原创 两... 历史上最为珍贵的印玺,非“传国玉玺”莫属。这枚印玺是秦始皇在登基称帝后,命人以和氏璧为材料精心打造的...
原创 “... 史记中记载,舜在摄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变了各地区的民族局势。“流共工于幽陵,...
原创 他... 安德罗波夫是苏联历史上少数几位被广泛称为英明领导人的人物之一。他的身份曾是苏联特工头目,凭借卓越的领...
原创 他... 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上,许多杰出的将领纷纷崭露头角,包括李天佑、刘震、韩先楚、吴克华、洪学智、黄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