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蒋中正手下的顶级特务头子,在培养专业特务方面可谓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开设的特训班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大家熟知的青浦班和临澧班,还涵盖了松江班、黔阳班、兰训班、建瓯班和息训班等多个班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军统三剑客”中的徐远举,就来自洪公祠特训班。
沈醉曾回忆道:“抗战时期,军统局组织了大规模的特务训练班。我长期兼任多个特训班的‘行动术’基本教官,负责编写并讲授特训班的行动术教材。”沈醉坦承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教材内容都是由他人代笔,他自己主要负责指导和示范动作。他表示:“我基本上只是提供一些方向,最多讲解、示范,算是我编写的。”沈醉虽出身书香门第,虽然未完成初中学业(因参加游行被开除),但他的文笔仍相当不错,古体诗写得也很好。他谦虚地称自己教材编写是由他人代劳,显然不希望外界将他与这些培养出大量“恶魔”般特务的教材联系在一起。
与沈醉的回忆略显含糊不同,其他几位曾在军统特训班担任教官或学员的回忆更为直白、详细。比如,赵秉钰曾在军统息训班毕业,曾担任蒋中正的侍卫,并于1975年特赦出狱。他的回忆录《沈醉与我》以及《一个侍卫官的经历》详细记录了军统训练班的情况,其中提到息训班的学员学习内容非常惊人,不仅包括常见的间谍技巧,还涉及迷魂药、迷魂香等黑暗手段。赵秉钰回忆称,这些迷魂药和迷魂香在“中西合璧”的框架下使用,但他并未详细描述具体方法,担心这会被不法之人滥用。
沈醉在回忆录中虽然提及了特训班的教材和课程内容,但在叙述时遮掩了一些敏感信息。与之相对的是,其他一些关键人物的回忆则揭露了更多的真相。沈醉确实是《行动术》教材的编写者之一,但真正主导全面教材编写的,是潜伏在军统内部的地下党员“余则成”。这位人物后来几乎全部落网,正因抓捕他们的人对其技能有了深入了解,才使得这些特务最终败露。
军统的临澧特训班中,至少有十名教官曾从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毕业,他们都是叛徒。沈醉列举了很多叛徒的名字,但其中漏掉了他姐夫、吴敬中和郑介民的同学余乐醒。而在这些“叛徒”中,吴景中则是大家熟知的电视剧《潜伏》中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景中曾在临澧班担任教官,后被同学郑介民调至中苏情报所担任总务顾科长。另一位同学则是直到1964年才公开身份的特工一鸣,程一鸣是编写大量军统特训教材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迷魂药和迷魂香的使用方法。
吴景中等叛徒回国后,将在苏联学到的特工技能传授给了军统特务,帮助他们在抗战期间进行暗杀和破坏活动。赵秉钰在回忆录中透露,他曾于1939年从中央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五师,之后在1941年参加了军统局的特务训练班。随后,他被调至军委会侍从室特别警卫组,成为蒋中正的侍卫官,一直工作至1949年。
赵秉钰与毕骐的回忆录提到,息训班的学员经历了一种近乎魔鬼般的训练过程。特别是息训班的禁闭室,与其他特训班的禁闭方式不同,学员被关在水中的木箱里,下面的水深至膝盖,站立期间无法坐下,给人带来极大的身心折磨。
此外,军统特训班的教材涵盖了几乎所有间谍所需的技巧和手段。程一鸣编写的《情报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情报搜集、侦察、审讯等多项技术,其中包括偷窃、诈骗、拍照、指纹分析、测谎、化学药物等内容。尤其是在迷魂药和迷魂香的部分,教材描述了如何制作和使用这些东西,但具体细节被刻意回避,以免被滥用。
通过这些回忆录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军统特训班的学员不仅学会了间谍技能,还掌握了如何制造和使用迷魂药、迷魂香等致命武器。许忠义的经历,正是这种“魔鬼训练”的典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