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蒙古与大清的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尤其是在外藩勋戚中,蒙古族与清廷的联系最为深厚。科尔沁部,是蒙古各部族中与清廷联姻次数最多的部落之一,而在外蒙古中,推赛音诺颜部无疑是那个与清朝关系最为亲近的部落。推赛音诺颜部曾为清朝建立了赫赫战功,但这个部落的历史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很多人甚至不清楚为何这个部落会受到清廷如此重视,与科尔沁部相抗衡。
赛音诺颜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雍正十年,当时这个部落的设立得到了皇帝的特别批准,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策棱。这位蒙古勇将,在清朝与准噶尔的长期冲突中,凭借卓越的战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杰出的蒙古大将之一。策棱出身蒙古喀尔喀部,在噶尔丹部的猛烈进攻下,他独自背着年迈的奶奶投奔了康熙皇帝,归顺了清廷。康熙皇帝见他命途多舛,便将其收养并安排与自己的皇子们一起读书、习武,甚至亲自指导他,成为他的知遇之恩。策棱果然不负期望,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康熙皇帝也认为他能够在未来稳定蒙古与满洲之间的关系,缓解外蒙古部落之间的紧张局势。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为了进一步拉拢策棱,决定将自己的十女儿和硕纯悫公主许配给他,这一决定让策棱从此步入了权力的巅峰,成为当朝的和硕额驸,也即是康熙的女婿。康熙皇帝的眼光果然独到,策棱凭借勇猛的战功与非凡的智略,屡次在与蒙古准噶尔部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帮助清朝打败了敌人的入侵,成为大清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第一蒙古猛将。
雍正帝对策棱的宠信也是与日俱增,雍正九年,雍正帝晋封策棱为和硕亲王,赠银万两,并任命他为喀尔喀大札萨克。到了雍正十年,雍正帝又进一步赐号策棱“超勇”,并晋封他为固伦额驸,赐予19旗赐地,形成了赛音诺颜部。赛音诺颜部的名称,寓意“好官”,也正是对策棱忠诚与英勇的赞誉。
策棱不仅在军事上有着显赫的成绩,他还成为了清朝在蒙古漠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维护清朝在漠北的统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策棱是蒙古第一位有资格享受太庙祭祀的王公,百年后科尔沁部的亲王僧格林沁也获得了此殊荣。正如《清史稿》所述,策棱的忠勇可与汉臣的岳钟琪、古代的卫青、霍去病等一流英雄相提并论,是大清外姓中的第一忠勇之将。
乾隆十五年,策棱去世后,其长子成衮扎布继承了“超勇亲王”的爵位,并与父亲一样被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虽然成衮扎布的勇猛不如父亲,但凭借其皇室血统——康熙的外孙、雍正的亲外甥、乾隆的亲表弟,他仍是清朝重视的皇亲国戚。身为清廷在漠北的最高行政长官,成衮扎布肩负着稳定漠北的重任。
为了进一步拉拢成衮扎布家族,乾隆皇帝在二十一年将其第七子拉旺多尔济与第七女和静公主定下娃娃亲。这一联姻,乾隆皇帝本意是通过拉旺多尔济加强对漠北蒙古的控制,但没想到,这次婚姻为大清帝国的命运带来了转机。乾隆三十五年,拉旺多尔济继承了超勇亲王的爵位,成为固伦额驸,与和静公主一起生活在北京,负责皇宫的安全与警卫长达四十年之久。乾隆朝中,敢与权倾朝野的和珅正面冲突的,只有拉旺多尔济。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嘉庆皇帝的深厚信任。
而更加深得嘉庆帝宠信的是拉旺多尔济在嘉庆帝的两次生死关头的英勇表现。嘉庆八年,嘉庆帝在顺贞门外遭遇刺客袭击,幸得拉旺多尔济及时出手,将刺客制服,救回了嘉庆帝的性命。此后,嘉庆帝给予拉旺多尔济极高的荣誉,特别赐予他乘轿进入紫禁城,这是清朝时期对功臣的最高礼遇。
此外,拉旺多尔济在一次猎熊事件中,也为嘉庆帝挡住了致命的威胁,虽然自己因此受伤,成为终身残疾,但他以勇敢和忠诚赢得了嘉庆帝的崇高尊敬。两次救命之恩让他成为清朝唯一一位既为固伦额驸,又两次亲自救助皇帝生命的亲王。
策棱为固伦额驸,孙子拉旺多尔济也为固伦额驸,这一世家为大清帝国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蒙古亲王中少数能够配享太庙的幸运儿。这一切,都是忠诚与英勇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