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曾道出曹操那心如饥渴的求才之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不仅是曹操个性的一面,也是他对贤才的渴望和执着的真实写照。相比于刘备和孙权,曹操对人才的追求几乎无与伦比。曹魏之所以能成为人才济济的鼎盛王朝,除了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政治优势之外,曹操本身对人才的重视和求才若渴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然则,天才难得,全天下的英杰不可能尽归一人,曹操也有他无法完全得到的人才。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曹操生前最为遗憾的五位人物,这些都是他终生追求却未能得手的英才。
最令人叹息的,莫过于关羽这个“武圣”了。曹操当初亲自生擒关羽,那时的关羽假意归顺,但曹操并非看不出来其心机。即便如此,曹操深知关羽的武艺与忠诚是任何英雄都难以企及的,因此他并没有选择强硬手段,而是以诚心待之。关羽以其武勇和忠诚成为当世赫赫有名的英雄,曹操怎能轻易错过如此良才?尽管关羽最终过五关斩六将,将曹操几员大将斩于马下,曹操依旧没有忍心责怪他,反而心生挽留之意。可惜,缘分难以预料,若关羽早些遇到曹操,或许以曹操的诚意,关羽也未必会背弃,最终两人也许会共谋天下。
接下来的那位,就是常胜将军赵云了。赵子龙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单枪匹马杀敌千军的壮举,岂能不令曹操心生羡慕?但赵云的英勇并非仅凭一时运气,而是曹操深知赵云之勇,特别下令手下军士对赵云保持宽容,绝不伤害他。这份赏识,成就了赵云在曹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的神勇。然而,尽管曹操深感赵云的出众才能,赵云依然心属刘备,不可能轻易投降。他拒绝了曹操的招募,坚决不做“三姓家奴”,曹操最终只能遗憾地叹息,曹操也只能在梦中思念那未能拥有的英雄。
太史慈的名字或许不如关羽和赵云那般显赫,但他同样是曹操赏识的英才之一。太史慈箭法精湛,号称百步穿杨、箭无虚发,且身材魁梧,英俊非凡。身为忠肝义胆之士,他心甘情愿跟随孙策打拼江山。曹操屡次向太史慈发出邀请,希望他转投自己麾下,但都遭到太史慈的拒绝。虽然太史慈与刘备有着不错的关系,尊重刘备的仁义,但对曹操却始终心生抵触,因为他看穿了曹操表面是汉朝臣子,实则心怀篡汉之野心。尽管曹操对于太史慈的出众能力深感惋惜,但却始终无法改变太史慈的心意。
接下来的两位,是曹操一生的最大遗憾——即便有众多追求,曹操的两大终极目标都未能实现。一个是统一天下,另一个是称帝称霸。无奈命运捉弄,曹操虽有雄心壮志,但最终无法实现大一统的梦想,也未敢为帝,生怕背上篡位的恶名。然而,曹操还有一个深切的愿望,那就是拥有三国时期最美丽的双姝——大小二乔。对于二乔的爱好,曹操不仅仅是对美人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对“人妻”的情结情有独钟。二乔的美貌是无可置疑的,不然周瑜与孙策又怎会倾心?即使她们已经嫁作他人妇,按理说曹操也该死心,但他偏偏越是追求,越想得到。若曹操能统一东吴,灭了孙权,他或许能得到二乔。然而,曹操终其一生也未能达成梦想,不仅未能统一天下,东吴也未能征服,两位绝代佳人,终成他未曾得手的遗憾。
曹操一生的悲欢离合与英雄梦,注定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了历史中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