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皇帝,他的传奇事迹广为流传,几乎无论在何地,即便是那些没见过太多世面的农民,也能口述几个关于朱元璋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从农民身份崛起为皇帝的人,朱元璋身上有着众多值得一提的特质。在征战四方的过程中,他多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决策能力,一个果敢并充满自信的人,才有机会成就伟大的事业。此外,朱元璋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是极为谨慎,小心翼翼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他始终只相信自己,不轻易信任他人。
一旦登基为帝,朱元璋便形成了一个固有的习惯:他无比痛恨任何对他施以欺骗的官员,并且对所有试图觊觎他手中权力的人心存仇视。明初的“空印案”便是朱元璋对官员们发出的警示,他虽已对事件的真相有所了解,依然选择了斩杀涉及此案的官员。这不仅仅是个别事件的问题,更是因为这些官员背叛了国家法则,犯下了欺君之罪。为了加强对官员行为的监督,朱元璋创立了“拱卫司”,后来的“锦衣卫”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拱卫司一方面负责侦查敌军的动态,另一方面也肩负着监察百官的重任,甚至连官员们每日的行为都有详细记录,不容忽视。
在明朝初期,有位清廉的官员宋濂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不仅地位显赫,他的文学才华也特别出众,作为明代散文的杰出代表,宋濂常常在文章中颂扬封建统治,甚至明朝的礼乐制度也是由他亲自构建的。如此优秀的人物,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通常拥有权力的官员都会成为拱卫司的重点监察对象,宋濂也不例外。有一次,朱元璋在朝堂之上询问宋濂:“爱卿,昨夜在做什么?”宋濂未曾思索,坦诚地回答道:“臣昨晚在饮酒。”随后,朱元璋又问及当晚的客人以及准备了哪些酒菜,宋濂逐一作了如实回应。
听完之后,朱元璋心中不禁大感欣慰,实际上,朱元璋对宋濂家庭发生的事情比宋濂自己还要清楚。而宋濂的毫无保留与诚实,让朱元璋倍感开心,从此,宋濂的前途也更加光明。朱元璋对他愈发信任,而宋濂常常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叮嘱,皇帝的恩德如山,绝不可有丝毫欺瞒。朱元璋偏爱这样坦诚的臣子,有一次,他让宋濂对朝中的百官做个评价,宋濂只一味称赞并不贬低,朱元璋便问他为何不提到某些官员的不是,宋濂答道自己只与好官为伍,自然对坏官了解不多,朱元璋听后不禁莞尔一笑。
然而在朱元璋的治下,即便是最忠诚的官员,也难以确保自身安危。晚年之际,宋濂的儿子因卷入胡惟庸案而被处死,如果没有马皇后出面求情,宋濂也难逃一死。虽然最终存活下来,宋濂却被流放至四川,然而悲剧的是,他在前往流亡地的途中便因病去世。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他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朱元璋的诚实也未能保他平安,令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与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