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电视剧《芈月传》中那个性情鲁莽的秦武王赢荡,他就是那个在举鼎时失手,意外砸死了自己一位铁憨憨的可怜角色。然而,电视剧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作品,并没有真实地呈现出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许多人将“举鼎而亡”这个事件当作历史笑话来看,其实对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知之甚少。
赢荡的一生可以用“雄心壮志”来形容。在他的统治下,秦朝的军队强大,马匹健壮,人民生活富裕,他更是成功征服了宜阳,为进攻中原创造了条件,打开了秦军东征六国的大门。秦朝能够统一天下,这与赢荡打下的深厚基础密切相关,嬴荡不仅拥有卓越的治国之才,外交也十分出色。
为了加深齐国与魏国的隔阂,秦武王赢荡巧妙地将齐国视为眼中钉的张仪送到了魏国,成功挑拨了两国的关系,借机拉拢到了魏国。这样的高明策略让他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渔翁之利。显然,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可能仅仅为了逞能而举鼎玩耍。
攻克宜阳后,赢荡率领部下巡视了宜阳,随即便直入洛阳。在郊外,迎接他的使者声称天子将为秦武王准备盛大的礼仪,秦武王却婉拒了使者的邀请,径直前往太庙查看传说中的九鼎。站在历史悠久的九鼎之前,秦武王不禁赞叹其伟大,感慨不已。
秦武王站在一尊雍字鼎前,感慨道:“此鼎乃雍州之鼎,显然是秦国的象征,寡人必将它带回咸阳。”守护鼎的官吏则说道:“这鼎在此定下,未曾移动,每个鼎重达千钧,绝无可能被举起。”尽管任鄙无法抬起,但孟贲已经成功将鼎略微举起。最终,秦武王尝试着将鼎抬起,离地半尺的时刻却不幸脱手,鼎重重坠落在地,正好压住了他的右脚,致使胫骨断裂。众人见状急忙将他扶回公馆,然而秦武王因痛苦难忍,血流不止,最终在半夜时分气绝身亡。
赢荡自幼便拥有非凡的神力,酷爱与勇士们进行比拼,他特别青睐乌获和任鄙两位在秦惠文王时期因战功卓著而深得宠爱的将领。随着他即位,这两位将领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宠信。
当时,齐国有位以力大而闻名的将领名叫孟贲,他得知秦武王正在广招天下勇士,认为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便勇敢地投身于秦国,投靠于赢荡。经过测验,赢荡确认了他的才能,便将他任命为重臣,与乌获和任鄙共同受到重用。《史记》中,司马迁曾评论赢荡:“武王有力好戏”,这足以表明赢荡对于武力的推崇及其本身的优秀天赋,因此他举鼎的行为绝对不是出于轻率。
九鼎自古以来是周王朝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天子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此外,它们还象征着九州、象征着天下。赢荡前往洛阳举鼎,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力量,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若秦王能够举起鼎,便能证明周朝的天下在秦国眼中并不堪一击。反之,如果未能如愿,不但会在周天子面前颜面尽失,还会被天下众人嘲讽。因此他必须试图举起这尊鼎,这是壮志难酬的必然选择。
秦武王赢荡在世时年仅23岁,实在可以称得上是英年早逝。虽然他最初举鼎的动机良善,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意料,最终传为笑谈。如果赢荡能安然度过这一劫难,或许历史教科书上记载的便会是“秦始皇赢荡”的荣耀名字,而这就成了历史无法的假设。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