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终前,虽然事无巨细地安排了后事,但有一件事一直让他心中不安,难以释怀,至死都未曾放下。这件事并非他未能继承帝位,也不是他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是他心中对长子曹昂(字子修)深深的愧疚与遗憾。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曹操临终时,对长子曹昂的死一直耿耿于怀
这一遗憾的故事记载在《魏略》一书中,是曹魏官方的历史资料,因此其真实性相当高。书中提到,在曹操临终时,由于深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他时常对身边的人叹息,并说道:“我这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事,但回想起来,没有什么事是值得后悔的。如果死后真有灵魂,我最为遗憾的,就是子修如果问起‘我母亲在哪’,我该如何回答呢?”这话中透露出他对儿子曹昂的深深思念与愧疚。
曹昂的死亡,成了曹操无法释怀的痛
为了理解曹操的愧疚,必须回到曹昂的死因上。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他的生母为曹操的妾室刘夫人,但刘夫人早逝,因此曹昂便由曹操的正妻丁夫人抚养长大。曹昂聪慧且孝顺,为人刚毅、谦和,深得丁夫人的宠爱。丁夫人把曹昂视若己出,常常将他视为心头宝,倍加呵护。曹昂年仅20岁便被选举为孝廉,凭借出色的能力,常常得到父亲的表扬。从身份和能力上看,他早已成为曹操心中理想的接班人。然而,这一切美好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化为泡影。
曹昂英勇无畏,深得父母宠爱
公元197年,曹操带领大军征讨盘踞在宛城的张绣,曹昂随军出征。当大军抵达淯水时,张绣因畏惧而投降。此时本该轻松解决战事,却因曹操的一次轻率失误,使得整个局面陷入危机。曹操是一个色迷心窍之人,在张绣暂时投降后,他便沉迷于张绣的年轻寡妇邹夫人,夜夜寻欢作乐。张绣因羞愧愤怒,决定反攻,发动了偷袭。曹操因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最终大败,损失惨重。曹昂本有生还的机会,但他在看到父亲的战马被射死后,毅然将自己座骑让给父亲,自己步行护送父亲突围,最终英勇殉国。曹操痛失爱子,悲痛万分,从此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曹昂之死,使丁夫人悲痛欲绝
而曹昂之死对丁夫人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得知儿子死讯后,丁夫人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面对曹操时,怒气冲天,不停责骂:“是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今后我再无留恋!”她骂完后便再度陷入悲痛的哭泣。时间一长,曹操受不了她的指责和哭泣,最终愤怒地将她赶回娘家。过了一段时间,曹操深感后悔,亲自去请丁夫人回家,但丁夫人以冷漠对待,不理不睬。曹操走到她身旁,轻抚她的背,柔声说道:“别生气了,我们一起回家,好吗?”然而,丁夫人依然保持沉默。曹操无奈,叹息着离开,临出门时再次回头说:“真不肯回去吗?”丁夫人仍然不予回应。曹操最终说:“那这就是诀别了。”于是他与丁夫人正式离婚,并让她再婚,但丁家并不敢接受。
卞夫人以德报怨,宽容丁夫人
丁夫人曾经在曹操的正室位置上,态度严苛对待卞夫人及其子女。然而,卞夫人并未因此心生怨恨。等到曹操称魏王,卞夫人便成为了魏王后。此时,她悄悄地请丁夫人回家,并邀请她重新成为正室。丁夫人对此表示深感愧疚,婉拒了卞夫人的好意。不久后,丁夫人因病去世,在卞王后的请求下,她得到了隆重的葬礼,安葬在许昌城南,时年公元219年。曹昂的死以及丁夫人与曹操的离散,一直成为曹操心头的一大痛,他至死都未能释怀,无法原谅自己。
最后,还有两则与曹昂相关的史实。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再次投降曹操,不仅没被杀,还得到了重用,并与曹操结为亲家。但张绣因曹昂之死心中一直不安,最终试图通过巴结曹丕来保全性命,然而曹丕却愤怒地表示:“你杀了我的哥哥,怎么还敢面目见人?”张绣因此感到羞愧,最终选择自杀。而多年后,张绣的儿子张泉也因“谋反”被杀。
如果曹昂未死,曹丕或许永远无法成为帝王
另外,曹丕在称帝后,曾在朝臣面前感慨道:“我的长兄曹昂,理应继承帝位;如果仓舒(即曹冲)还活着,我也不会坐上这个位置。”从这话中不难看出,曹丕对曹昂和曹冲之死充满了悲伤与悔恼,虽然表面上也可能有些庆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