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制度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其得失的关键在于那个时期各个阶层的真实意见反馈。这些反馈才是真正评估制度利弊得失的依据和反映。钱穆教授将这种意见称之为“历史意见”。所谓历史意见,实际上是那些在特定制度实施时期,民众基于自身的切身体会所形成的见解。这些意见往往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时代逐渐成为历史的过往,那项制度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再。当后人试图依据自身的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去批评已经书面化的历史制度时,这种行为只能称之为“时代意见。”这一概念同样是钱穆教授所提出的。虽然“时代意见”不必然都是错误的或与时代脱节的,但后代人应当谨慎,以免只凭借这些意见就全盘否定前人所经历和感受而形成的“历史意见”。
以我们现在所处的现代社会为例,这里自由开放、繁荣昌盛,人民不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尽管如此,不能仅仅以我们现今验证是正确的“时代意见”来全盘否定历史,认为自古以来就不应有皇帝的存在,或将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制度一概视为恶劣,因为其中存在皇帝的因素。这样的观点就如同一个年轻人,既然不再需要婴儿时代的摇篮,便认为所有摇篮都是坏的事物。然而在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其适宜的制度,比如在婴儿期,摇篮的重要性显然远超过青年时期所需的衣物和鞋子。
在历史学家的眼中,“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具有同等的意义。目前收藏的历代君臣奏章等文献,便构成了重要的历史意见材料库。这些奏折和相应的议论在当时是对“时代意见”的真实体现。唯有那些能够反映当时时代意见的文本,才最终转变为我们现在所称的历史意见。因此,重视历史意见的意义,就如同我们重视现在的时代意见一样重要。
以岳飞为例,他在历史上被视为民族英雄,而清朝则被视作入侵者。与此同时,另一种观点认为岳飞是汉族英雄,而清朝则实现了满汉之间的团结。这两种意见都同样重要,后人不应因为一种观点而忽略另一种,从而失去对历史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