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享有无与伦比的权力。这样的地位使得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能在位多少年,尤其是那些刚刚继位的皇帝,他们更像是走在悬崖边缘,生怕随时会有权谋之人取而代之。今天我们要谈的便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凭借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朝代。大明帝国的兴起,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历史奇迹,而朱元璋的付出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力量。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皇帝,心中也难免对自己的帝位感到不安。朱元璋曾让刘伯温算算自己还能做多少年皇帝。刘伯温算后告诉他:“您本应在位35年,只是被人偷走了四年。”这番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一)朱元璋“天定”的31年帝位
在成为皇帝之前,朱元璋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关于他早年的生活,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某次,他在河边钓鱼,那一天他的运气特别好,一次性钓到三十五条鲤鱼,便将这些鱼放入篮中。正巧,附近有个名叫陈四的人也来到了河边,看见了朱元璋篮中的三十五条鲤鱼。陈四随便聊起天,顺便用自己的捕鱼网在朱元璋的篮子上捉弄了几下。朱元璋当时并未察觉。
回到家中,朱元璋打开篮子一看,发现鲤鱼少了四条,只剩下了三十一条。他猛然想起,刚才陈四可能动了手脚。于是,他决定去找陈四讨个公道。起初,陈四否认偷鱼,但在朱元璋愤怒的威胁下,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将四条鲤鱼交还给朱元璋。
令人惊讶的是,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他真正的在位时间竟然也正好是三十一年。这个巧合是否只是命运的安排,至今无人能解。朱元璋一生最为担忧的,便是自己辛苦创建的大明朝,担心无法传承下去,直到死前,这个心结始终未能解开。
(二)朱元璋请刘伯温算命
提到刘伯温,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聪慧过人的人物,以精湛的算术和谋略著称。作为朱元璋的国师,他为大明的建立与治理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因此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有一天,朱元璋随口问刘伯温,他能做多少年皇帝。刘伯温沉思片刻,便掐指一算,回答道:“您本该在位35年,但却被人偷走了四年。”
朱元璋听后不禁心生一动,突然想起了曾经的那个偷鱼事件。于是,他将陈四找来,质问他是否忘记了当年偷他鱼的事。陈四依然记得当时的经过,甚至还清楚地回忆起了偷鱼的地点——“乌龙潭”,他的话令朱元璋更为确信。朱元璋最终没有追究,反而给了陈四一个官职。最终,朱元璋果真在三十一年后去世,似乎这一切早已注定。
(三)“孤家寡人”的朱元璋
其实,朱元璋对自己的在位时间产生疑虑的根本原因,是他晚年的孤独。纵使他一生都在奋斗、征战,原本应该在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却终究未能如愿。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血腥冲突,也曾与众多忠臣共患难。他的亲人、同乡和挚友一一为国家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到晚年时,这些曾并肩作战的英雄几乎都已不在人世,留给朱元璋的只有孤寂。
此外,朱元璋的心中最为痛苦的便是他心爱的皇后和太子的早逝。尽管他有三宫六院,但他最钟爱的仍然是原配妻子。无论身居何位,妻子始终在他身旁支持他,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然而,皇后不幸早逝,朱元璋至死都未再为皇后立后。失去心爱之人,本就让人痛不欲生,更何况,在失去皇后之后,他最看重的儿子,太子朱标,也因病早逝。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朱元璋几近崩溃,失去了原本的希望。
尽管如此,朱元璋依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大明的江山。当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依然坚持让朱标的儿子继承了太子之位,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这种安排并未让他放心,他始终不相信自己晚年的安排能够确保大明王朝的稳定。
当朱元璋在71岁时因病去世时,心中依旧充满忧虑。虽已把政务交给朱允炆,但他始终担心着政权的继承问题。最终,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了皇位,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朱元璋的晚年是孤独而充满忧虑的,直到死去,他依然无法释怀自己对继承人的担忧。无论他如何努力,命运依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最终将他所最担忧的事情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