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争霸,春秋时期的真正无冕之王,战斗激烈、令人热血沸腾。吴国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愤怒地斩杀了齐国的10万大军,血洗了齐国的贵族。而越国则通过卧薪尝胆,培养出了3000精锐士兵,这些士兵的战力足以吞噬吴国,越国的强大让春秋诸国感到恐惧,吴越的战争持续了100多年。吴国起源于今天的宁镇地区,地理上位于皖东南,属于湖熟文化圈。大家熟知的吴越争霸,其实在夫差与勾践之间持续了近200年,第一次吴越之间的激烈冲突发生在今天的常州一带。
常州南郊的湖塘桥附近,存在着淹城遗址,考古学家确认,这座古城是在西周晚期开始修建,并于春秋中期废弃。出土的青铜器上有明显的越国风格,显示这里曾是越国在西部边疆设立的军事防线。春秋中期吴越争战爆发时,越军因战败而放弃了此地。常州东部至太湖平原一带,是越国的核心领土,吴国向东扩张,势必与越国发生争斗。直到最后,吴越两国的疆域几乎相同,两地人民的文化、语言、风俗都非常相近,几乎是同一族群。越国最终灭亡吴国后,越人仍在当时的吴国领土上繁衍生息,长江以北的许多地区,也被吴越贵族占领。
齐国的败北,暴露了其战术上的巨大失误。吴国在战斗中不但布置了预备队,这一战略首次被历史记载,而且还展现出强大的精锐力量。齐国的失败,也与田氏家族的势力扩张有关,田氏通过削弱齐国的力量,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在这场权力斗争中,齐国不能有效抵抗越国,也可能和田氏的暗中支持有关。最为戏剧性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家族与三晋联合,成功地通过内部配合,致使齐康公被捕并献给周天子,最终实现了田氏代齐的霸权。
吴王夫差的失败,则归因于其过度的好战和愚昧的决策。夫差四处扩张,甚至盯上了老牌强国晋国,结果导致了吴国在接下来的吴越战争中无人援助。相比之下,勾践能够吸取前车之鉴,通过送出大片土地来换取霸主地位。类似的错误也在齐国历史上重演,若齐国在攻灭宋国时能够分封土地给楚国和魏国,或许就能避免被群起攻之的局面。
至于越国是否真为大禹之后,依旧存在争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越国绝对不是周朝的附属国。作为一个并未归属周朝的小国,越国居然吞并了姬姓的吴国,并且最终获得了周天子的认可和正名,这一事件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中意义深远,却常常被忽视。
吴国的覆灭,实际上是其自作自受的结果。越国为了报仇,不仅与楚国结盟抗吴,还主动与晋国和齐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年年向他们进贡财富、美女,逐渐拉拢了强国的支持。而吴国先是在艾陵战役中重创齐国,接着又在会盟上与晋国争夺盟主之位,得罪了所有的大国,最终将自己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越国在灭吴后,仍然与晋国保持长期友好关系,并联合攻打齐国,确保自己在春秋战国时期始终拥有强大的盟友。
吴王夫差的过度滥用民力与军力,修建南北运河、邗沟等水利工程,征战鲁国和齐国,导致吴国的国力逐渐消耗殆尽。特别是在黄池会盟时,吴国的强盛已然不复。尽管如此,吴国仍然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强大实力。修建的邗沟等水利工程,成为了后世隋炀帝大运河的雏形,而吴国在远征齐国时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其曾经的军事威慑力。实际上,无论是秦朝还是隋朝,若国君如此耗费国力,都难以维持国家的持续发展。更何况像吴国这样的小国,单单修建这些巨大的水利工程,就足以震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