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0年的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下,直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发布了退位诏书,清朝的统治才宣告结束。清朝的统治可以追溯到明朝覆灭之后,尽管在那个时期,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但以满清为首的政权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控制。
其实,直到1900年时,中华民国的概念尚未形成。这个新兴的国名在1904年的秋天,首次以书面形式出现。当时,孙中山身在美国,发表了一本英文著作,名为《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在这篇文章中,孙中山指出,未来的共和国应该以“中华民国”为名,只有摒弃清朝早已过时的统治体系,才能真正解决困扰中国的种种问题,迎来国家的新生。
在1905年8月,孙中山与日本的其他革命团体,比如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共同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正是在这个政治团体成立之际,孙中山为未来新生的共和国正式确定了“中华民国”这一国号。
随后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起义成功后,武昌的革命者们迅速建立了湖北军政府,宣布中国正式更名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地省份响应,共同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紧接着,各省纷纷电报表态,支持革命,宣布脱离清朝的控制。到了1911年12月29日,清朝辖下的22个行省中,已有17个省份相继宣布脱离清政府。
最终,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正式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也就在这一天宣告成立。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从1912年的元旦开始计算的,而在这之前,中国依然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中。鉴于1900年距离1912年还有整整12年的时间,因此可以确定那一年属于清朝的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