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恩师,他以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举止深受光绪帝的敬重,几乎将他视为亲父。甚至在翁同龢请假离开时,光绪帝一度哭着不让他走。然而,当翁同龢去世后,光绪却连一个谥号都没有给予他,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据传,翁同龢在甲午战争期间的种种表现让光绪帝非常失望。他为了削弱李鸿章的权威,采取了多种极端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这样的翁同龢,让光绪感到愤怒与失望。他在甲午战争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光绪帝登基之后,翁同龢便成了他的老师,传授知识与道理。翁同龢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举止温柔,对于光绪更是关怀备至,很快就赢得了光绪帝的信任。在光绪帝亲政后,翁同龢接连担任了军机大臣和户部尚书等重要职位。
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得朝廷局势动荡不安,各方势力纷纷表达各自的主张。李鸿章深知清朝已是风雨飘摇,他主张与日本进行和谈,并指出如果中日战争失利,列强势必会趁机瓜分中国。他的分析相当具有道理,因此光绪帝逐渐倾向于接受这一和平建议。可是,翁同龢却激烈地反对这种和平谈判。
翁同龢之所以反对,主要是由于他与李鸿章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私怨,他认为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得力的部队,因此他便打起了北洋水师的主意。在清廷决定出兵的过程中,翁同龢仍然对李鸿章进行刁难,毫不关心北洋水师的命运。李鸿章提出的任何建议,他都是强烈反对,常以“钱都给太后修园子去了”来冷漠回应李鸿章的忠告。
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光绪帝因旧情未处理翁同龢的问题。戊戌变法前,翁同龢还向光绪帝引荐了康有为,并对他多加赞誉,令光绪对此人充满信任。然而,在变法不久后,翁同龢却态度一变,他对光绪说:“康有为这个人居心不良,我与他无任何交往。”
翁同龢这样的改变让光绪帝感到非常失望,心里不禁质问:“你早知道康有为不好,为什么以前不说?”翁同龢则回答称,自己最近才意识到这一点。光绪对他的这种反复感到失望,最终选择让他退休,再也不予以重用,师生之间的情谊就此消逝。
翁同龢回到家乡后不久便去世了,随后当朝臣请求为他谥号的时候,光绪帝显得十分愤怒,数落翁同龢,现场的官员们纷纷保持沉默,不敢再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