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晚年时命令指定一位重臣为其殉葬,雍亲王四阿哥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还为该臣求情。直到他继位后,才明白父皇这一高明的安排。这个大臣便是隆科多。康熙的子嗣众多,皇位争夺极为激烈,在临终时,他不仅为继承人选定了辅佐之臣,还在暗中操控着局势,旨在确保清朝的稳定和帝位的平稳过渡。那么,康熙为何让隆科多殉葬?隆科多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清朝,看看这位帝王深藏的谋略。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都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皇帝晚年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继承人,他们便会为继位问题感到担忧。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若皇子太多,竞争过于激烈,挑选接班人就变得十分棘手。康熙帝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年轻时登基的他,曾一度被权臣鳌拜操控,深知帝位之上的艰辛。为了避免儿子们重蹈覆辙,康熙在自己还在世时,采取了提前布局。若他突然驾崩,朝中必然会一片混乱,任何一位阿哥如果继位,若根基不稳,可能会面临与他当年类似的困境。因此,为了避免大臣专权,康熙早早开始为未来的继承人挑选可靠的辅佐大臣。这些大臣不仅要有极高的威信,更要具备无可挑剔的忠诚。然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大臣并不多,最终,康熙挑选了两位重臣:年羹尧和隆科多。
首先说到年羹尧,年家世代为官,年羹尧继承了家族的传统。1699年,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初任巴蜀地区职务,之后调往广东,凭借其出色的表现,很快升迁。年羹尧外貌俊朗,结婚娶了朝中大学士的孙女,而自己的妹妹也嫁给了四阿哥胤禛。随着十年的发展,年羹尧的权力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了朝中的重臣,康熙将西北地区的军事重任交给了他。康熙晚年已经确定了继承人,那便是四阿哥胤禛,而年羹尧作为胤禛的大舅子,无论是能力还是家族背景,都使他成为了最佳的辅佐人选。
至于隆科多,康熙看中他同样有多重原因。首先,隆科多在朝中的地位较年羹尧更为显赫,是一位深得康熙信任的重臣。隆科多出身名门,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清朝的重臣,他的姐姐和妹妹也先后嫁给康熙,因而在朝中具有了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隆科多本人的能力同样出众,担任了步军统领,掌控着京城的兵力,显示出康熙对他的极大信任。更重要的是,朝中大部分重要官员都是隆科多的亲信,这无疑也说明了他在朝中的巨大影响力。
然而,正是由于隆科多掌控朝中大部分权力,康熙深知若他不加以控制,未来可能会重蹈自己当年刚登基时的覆辙。尽管隆科多被众人认为是忠臣,但康熙依然决定通过一场考验来确认他的忠诚。于是,他秘密召见了隆科多,两人交谈后,康熙决定下令让隆科多陪葬。接到圣旨的隆科多简直不敢相信,明明身体健康,正处于事业巅峰,怎能突然被命令殉葬?他虽然深得康熙信任,但面对此等圣旨,不能直接违抗,只得思索如何避免这场劫难。
隆科多想到,康熙最为宠爱的四阿哥胤禛或许能为自己求情。当时,胤禛被视为最有可能继位的储君。隆科多知道,自己在朝中的权力能为胤禛提供帮助,因此带着一线希望,去找四阿哥求助。当四阿哥听闻此事,虽然十分疑惑,但他还是答应了隆科多的请求,去见父皇。康熙看到四阿哥前来求情,心中不禁欣慰,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撤销了隆科多殉葬的命令,并任命他为顾命大臣。
四阿哥此时对父皇的用意才有所领悟,他意识到,父皇此举实际上是在给自己送忠臣,而隆科多则是自己未来的有力助手。康熙最终驾崩,四阿哥即位成为雍正帝。雍正帝继位后,依靠着父皇所积累的权势,他的皇位根基稳固。隆科多在康熙驾崩后,因受雍正宠信,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变得更加放肆,甚至在朝中任免大臣时开始独断专行,背着雍正贪污私藏财物。
这种行为最终引发了雍正的愤怒。雍正察觉到隆科多的问题后,不仅撤销了他所有的官职,还要求将他以包庇罪名公开斥责。隆科多在失去雍正宠信后,便被调离京城去边疆处理事务。可是,雍正早已安排人手查清隆科多的罪行,发现他不仅接受贿赂,还私藏皇家珍宝。最终,隆科多被召回京城,面对严厉审判。雍正帝通过一系列调查,查明了隆科多的罪行,最终将其彻底打倒,展开了对他的大规模惩罚,清除了这个曾经威震朝堂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