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蒋介石集中大量兵力,实施“稳扎稳打”的战略,准备对红军发动攻击。与此同时,红军则从赣北转移至赣南,进行体能和装备的休整。然而,他们所处的群山峻岭之间,面对着严重的粮食短缺,外界的粮油等物资根本无法顺利运送到他们手中。
为了应对艰难的生活条件,红军战士们积极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他们上山挖取竹笋、采摘蘑菇,还挖野菜,甚至有些人到小溪边捕捉小鱼和小虾,以此来充饥。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担任班长的裴周玉,带领着班里的九名战士上山采蘑菇。尽管缺乏盐和油等调味料,但是大家吃得依然津津有味,显得特别珍惜这难得的食物。
随着形势的发展,裴周玉所在的第三师,在6天内参与消灭敌人第十八师的战斗。部队连续多日奋战,几乎没有吃上米粒,肚子饿得直叫,但是在紧张的战斗中,士兵们却依旧精神焕发,像小老虎一样充满斗志。经过长途行军,部队悄无声息地突入了敌人的侧后,成功隐蔽下来,准备发动攻击。
裴周玉所带领的7班作为前卫班,在一次突袭中攻克了一个毫无防备的敌人。他们迅速缴获了敌人一个班的武器装备,这11名守敌乖乖地成为了俘虏。随后,他接到上级命令,指挥7班和8班兵分两路对敌人阵地发起进攻。当7班抵达一个小村时,意外遭遇到同一连的敌人。凭借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战士们在狭小的空间内压制住敌人,未能让敌方有机会展开反击,等到增援部队赶到后,敌人全部被消灭。
随着战斗结束,队伍收获了大量物资,包括军用装备和面粉。不曾接触过白面这个食材的南方战士们,最初以为这是一种白糖,纷纷挑开口袋,用手抓起面粉放进口中,结果意识到是面粉。由于连续作战数天,饥饿感促使他们忘记了面粉的生熟,依然狼吞虎咽,直至吃饱为止。
饱餐一顿后,战士们斗志昂扬,再次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迅速突破了敌人第一道防线。一些被俘的敌人惊讶地表示,他们发现红军的脸上都是雪白的大花脸,以为见到了什么怪物。在随后的战斗中,裴周玉带着班里的五名战士接近敌人后方,通过水沟潜行,投掷出一排手榴弹,令敌人瞬间陷入混乱。战斗结束后,大家疲惫不堪,倒头便睡。司务长随后把准备好的猪肉饭菜送过来,这让大家终于吃上了一顿像样的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