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李宗仁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突然接到白崇禧的电话。电话中,白崇禧问李宗仁是否愿意接纳从华北撤下来的川军邓锡侯部。正值李宗仁兵力短缺之际,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白崇禧的请求。无论是什么部队,只要能为第五战区增添兵力,他都欢迎。
回顾1937年,在南京举行的军事会议上,川军的领袖刘湘发表了震惊在场众人的言论。他表示川军不仅可以派遣二十万大军参加抗战,而且还能提供高达百万的粮饷。这番话让蒋介石十分振奋,随即决定安排川军出川支援抗战。
川军出川的计划分为两股力量,一支直接向东进军华东战场,另一支北上支援华北战场。刘湘亲自率领的川军主力进入华东战场,其中杨森部队率先到达淞沪战场,并与国民党军共同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虽然杨森部的装备落后,但他们一进入阵地便死守阵地,尽管伤亡惨重,仍坚守不退。
东进的川军大放异彩,然而北上的邓锡侯部却命运多舛。与刘湘的部队相比,邓锡侯部的装备更加简陋。这支部队总计四个师、四万多人,在进入华北后,迅速与阎锡山所在的第二战区接触。阎锡山了解川军装备简陋、战力不足,于是将他们与西北军和中央军一起安置在娘子关一带,听从黄绍竑的指挥。
当时,山西最重要的任务是保卫太原,为此,国民党在忻口和娘子关建立了两条防线进行抵抗。忻口战役最初由中央军的郝梦龄指挥,但在战斗中郝梦龄不幸阵亡,阎锡山随即指派陈长捷接替指挥。在陈长捷的指挥下,中央军成功抵挡住了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进攻,取得了胜利。然而,娘子关战线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面对日军龙山师团的进攻,黄绍竑的防守策略出现了问题,他安排部队展开防线,结果各派系之间的隔阂导致防线存在缝隙。日军迅速抓住这一机会突破了防线,迅猛推进,最终导致娘子关防线的崩溃。
阎锡山对娘子关战线的失利感到愤怒。他认为黄绍竑的指挥失误是导致战线崩溃的主要原因,也归咎于川军等装备不济的部队未能发挥作用。在撤退命令下达时,邓锡侯部接到的命令最晚。如果不是邓锡侯及时应对,这次撤退很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川军撤退后,装备极为匮乏,而阎锡山对于战斗失利愤怒至极,并拒绝为川军提供补给。无奈之下,川军只得强行从晋军军火库中夺取武器。此举激怒了阎锡山,他急忙向蒋介石报告,表示第二战区无法容忍这种混乱局面,要求撤走川军。
蒋介石收到报告后,心情沉重,于是询问第一战区是否愿意接纳这些被第二战区排挤出来的川军。然而,第一战区回应称自身兵力有限,无法接纳。正当蒋介石准备将川军遣返回四川时,白崇禧及时出面制止了他,并建议蒋介石先不要急于做决定,而是先咨询第五战区的李宗仁。
白崇禧深知李宗仁正面临兵力短缺的困境,于是打了个电话给李宗仁,询问他是否愿意接纳这支被第二战区排挤出来的川军。李宗仁答复道,无论是什么样的部队,只要能为第五战区增援,他都愿意接收。
因此,邓锡侯部最终被接纳进入第五战区。李宗仁见到这支川军后,立刻将自己剩余的几百支步枪以及大量的子弹、手榴弹等补给品交给川军。这番厚待让川军深受感动,他们誓言必将为抗战献出一切。
尽管邓锡侯部曾有四个师、四万余人,但在第二战区抵御日军龙山师团进攻时他们未能成功挡住敌人,如今他们的兵力只剩下原来的半数,面临的是更为强大的日军矶谷师团。然而,由于李宗仁的慷慨接纳,这些川军士兵决心用血气方刚的斗志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在第五战区的指挥下,川军在总指挥王铭章将军的带领下,坚守藤县,成功为后续部队争取了宝贵的防御时间。最终,王铭章将军英勇牺牲,成为抗战历史中的一位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