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师为何没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创始人
2025-09-09 04:33:23
0

在语文课本中,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83年的战国时期。当时,秦昭襄王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面对这样的提议,赵惠文王感到异常犹豫,他心中充满了疑虑,对秦王的真实意图无法捉摸。如果拒绝,可能会得罪秦国,激化双方的矛盾;而若答应,担心自身会被秦王戏弄,不仅失去珍贵的和氏璧,还可能一无所获。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有人提议让蔺相如来解决这个难题。蔺相如自信地表示他有办法,于是他带着和氏璧踏上了前往秦国的旅程。

蔺相如的策略颇具巧妙,他观察到秦王并没有提及城池的事,于是他以璧上有瑕疵为借口,故作姿态,试图将璧取回。随后,他假装要毁掉这块璧,以此威胁秦王,确保他不会落入秦国的圈套。然而,蔺相如心中仍然存有疑虑,担心秦国会在城池的划定上有所反悔。他巧妙地提出,赵王在送璧前进行了五天的斋戒,要求秦国也应当遵循同样的礼仪,秦昭襄王出于权衡利害,最终同意了,让蔺相如去休息。

实际上,蔺相如很清楚秦国并没有诚意,只是在找借口拖延时间,五天的斋戒其实是给他留出时间把璧秘密送回赵国。他将璧托付给一位随从,让他假装成商人,趁机从小路返回赵国。在五天的时间过后,蔺相如自然不能拿出璧来,但他依靠自己的口才向秦王表示,如果真的希望得到那块和氏璧,就必须先将十五座城池交给赵国,随后再派使者前来取璧。

秦昭襄王并非昏庸之君,他提出这个要璧的建议,不过是想试探赵国的态度和实力。他怎能够心甘情愿地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一块为人瞩目的璧石呢?于是,他最终让蔺相如回到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传奇故事,蔺相如以其敏捷的反应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这次外交的成功,因而被提拔为上大夫。然而,完璧归赵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蔺相如和赵国的应对方式使得秦昭襄王面子尽失,这必然不会不了了之,秦国必会寻求报复。

果不其然,第二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侵占了两座城池,紧接着又发动了连续两次的军事攻势。公元前281年,秦国攻下了石城;公元前280年,白起率军进攻赵国,屠杀了两万士兵,并攻陷了代郡(今河北张家口蔚县)的光狼城。虽然和氏璧完整地归还给了赵国,但赵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更加惨重,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历史教训。

这起事件并不能全然怪罪于蔺相如,他只是在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的根本原因还是源于“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古今中外都适用。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则显得相对弱小,所以赵国无论作何选择,似乎都是错的。若是给予,秦国便毫无顾忌地得到了宝玉;而拒绝则给了秦国攻打赵国的借口。蔺相如之所以能够成功完璧归赵,仅仅是因为秦国乐于见到这样的局面,他们故意放了他一马。

此后,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再次为赵王维护了面子,避免了羞辱。然而,当渑池之会结束,仅过了一段时间,秦国便转身发起对赵国的攻击,逐步夺取了赵国的城池。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一次性消灭了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彻底打击了赵国的士气,使之再无反抗之力。显然,只有当一个国家变得强大,才能真正拥有发声的权利,否则生活将必然艰难。秦国敢于如此嚣张,正是由于他们拥有强大的实力,因为赵国无法与之抗衡。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拥... 朱允炆: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孙,他名正言顺地继承了大明的皇位,成为了掌握百万大军的皇帝。 朱棣:朱元璋...
原创 他... 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最初包括了1纵、2纵、3纵、4纵等部队,后续又陆续建立了6纵、7纵、...
原创 东... 晚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末代皇帝溥仪自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年仅三岁的他便被推上了皇位,命...
明末清初名将祖大寿的墓,怎么会... 公元1919年,远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安大略考古博物馆希望能从中国“采购”一座明清时期的贵族墓葬。安大...
原创 朱... 朱元璋掘墓鞭尸,为何百姓却拍手称快?只因墓主做了件错事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
原创 澶...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咱先简单唠唠 “澶渊之盟”。这可是北宋和辽国在 1005 年签的一份重要协议,它...
原创 庞... 在襄樊之战中,庞德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奋勇出战,甚至在战场上抬着父亲的棺材,他发誓要挫败关羽,削...
原创 从... 众所周知,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华夏民族造成了深重的创伤。数不清的中华儿女和民族英雄在这场战争...
原创 为...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效仿西方,但大多数都没有取得成功。非西方国家在过去几百...
原创 不...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浊酒一杯 任圜) 明宗执政初期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