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司是宋代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史料中可以查证,宋代的海外贸易不仅覆盖了东亚国家,还拓展到南亚地区,甚至一度延伸至更遥远的海域。根据史书记载,宋代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远超以往,成为了当时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宋代的海外贸易起初主要以珍宝为交换商品,但随着时间推移,贸易的焦点逐渐转向了香料,甚至专门出现了“香舶”这一术语。香料贸易的高额利润是其逐渐成为主流商品的直接原因,这对于宋代政府支付官员薪资、军费以及岁币等费用无疑是及时的帮助。香料的贸易在宋代逐渐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核心之一,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香料曾被用来替代官员的薪水。
随着香料成为宋代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香料的传播也变得更加广泛,尤其是在中原地区的普及。秦汉时期,我国的香料种类相对匮乏,直到西汉张骞开通了西域之路,大量西域香料才开始进入中原。根据当时的使用方法,香料主要分为调味作物,如胡椒、胡蒜等,还有安息香等用于熏香的植物。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的交融,胡人带来的香料如芫荽、郁金等开始进入贵族日常生活。到了隋唐时期,朝贡贸易带来了如没药、白附子等新的香料品种,唐代记录显示,当时各国的香料进贡多达120多次,共计30余种香料进入中国。
宋代的海外贸易更为繁盛,历史资料中明确记载,仅占城(今越南)一地,向宋朝输入的香料就超过了14万斤,而南宋时期,年进口的香料总量达到了60,000斤,并且新增了30多种香料品种,其中大部分来自泰国、印尼等南亚地区。香料在初期多用于烹饪和熏香,而到了唐宋时期,香料的种类更加丰富,使用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唐代时,迷迭香、安息香等香料开始被用来燃烧驱虫,还具有辟邪的效果。而檀香、沉香等香气浓郁的香料也被引入寺庙和道观,成为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宋代时,香料不仅用来增加生活的情趣、提升生活品质,宋人还会栽种香气四溢的植物以美化环境,甚至用香料制作或熏制的器物来达到“满室盈香”的效果。例如,宋代的陶谷曾用沉香木制作饭甑,借此为米饭增添香气。宋代人民把香料的用途发挥得淋漓尽致,计时的香篆、仕女手中的香扇等物件,都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审美情趣的独特表达。
1、医学
香料在宋代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甚至衍生出专门的香茶和香汤配方。南宋时期,使用香料入药的做法非常流行,沉香降气汤、龙脑饮子等配方在当时颇为常见。此时期的医学著作普遍将香料加入药方,香料对安神、调理身体的效果也确实被证明,在某种程度上对当时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许多配方至今仍被传承使用。
2、饮食
在秦汉之前,调味料主要依赖酱、盐和发酵的醋,香草也用于部分调味。但香料的引入打破了这一单一的调味体系,丰富了饮食文化。以宋代为例,宋人创新了许多香料食品,如由乳蜜、米粳制作的木香煎等,这些创新为后世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种植
香料虽然来源于海外,但中国本土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其生长。大量的香料引入后,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还促进了香料种植业的发展。宋代的两广、浙江等地成为主要的香料种植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香农”这一独特的农业群体。香料的观赏价值也被发掘,成为贵族园林中的常见植物,其应用范围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香料贸易对宋代的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农业经济体系,也成为社会审美和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元素。然而,香料的繁荣也带来了负面的效应。由于香料经济效益巨大,许多农民开始放弃传统农作物,转而种植香料,导致农时错乱,小农经济遭到严重冲击。同时,某些香料的种植对当地土壤造成了破坏,无法再种植其他作物,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严重影响。此外,由于香农收入较高,税收负担沉重,民众生活困苦,这也是南宋最终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宋·朱彧《萍州可谈》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20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
《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