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将领中,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将领并不算多。像叶飞、阎红彦、韦国清和王恩茂等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积极投身地方工作,尽管他们同时保留着军职,主要精力却仍集中在地方事务上。还有一些将领,如宋任穷和曾生,则选择中途转业后不再兼任任何军职。
提到曾生,许多人对他的了解并不深刻。战时,他曾担任两广纵队的司令员,在华东地区与主力部队并肩作战,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他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和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1952年是改变曾生军事生涯的关键年份,叶帅推荐他加入海军,并安排他赴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进修。在这为期四年的脱产学习中,曾生系统掌握了海军的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具备专业技能的海军将领。
到了1956年,曾生调任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那时的南海舰队舰艇数量稀少,吨位小,许多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中。他负责舰队的作战、训练、舰船修造以及水面舰艇部队的建设等诸多事务。在南海舰队辛勤工作了四年后,到了1960年,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长朱光调任北京,接替他的职务的想法随之产生,朱光提到了曾生。尽管地方与军队的工作似乎没有直接联系,朱光之所以想起曾生,正是因为他对曾生的高度熟悉。
作为广东人,曾生在南海舰队工作期间,还承担了省委的兼职工作。他常常要接收省委寄来的信件,有时甚至有众多人前来拜访,请他处理工作事务。与舰队里其他高层指挥官不同,虽然他们不承担地方工作,但对于曾生的这份职责,他们给予了全力支持,认为地方事务并非他的个人私事,而是省委需要南海舰队共同解决的问题。
因此,朱光对曾生并不陌生,他不仅拥有地方工作的经验,还有着本地人的地理优势,对全省的情况了解透彻。这使得他出任副省长兼市长的提名显得极为合适。陶铸在听取建议后,主动与曾生进行对话,希望他能到地方工作。对于长期扎根军队的曾生来说,虽然南海舰队的工作也与他息息相关,但他对于地方工作几乎没有经验,心里难免感到畏惧。不过,陶铸反复强调做好广州工作的迫切性,并鼓励他说服他接受这个重要的责任,提醒他市长的人选也是由中央指派的。
或许在海军工作期间,曾生与地方工作也有过一些接触。在领导的鼓励下,他最终答应暂时尝试这个角色,先干一段时间,若不适应就仍可以回到军队工作。陶铸说:“那就先进行借调吧。”因此,从1960年到1962年的这两年时间里,他的个人事务与工资支付仍归南海舰队管理。尽管是借调身份,曾生依然不敢怠慢,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当时地方的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久而久之,他回去部队的念头也渐渐淡化。
最终,曾生成功转型为一名地方干部。广州作为祖国的南大门,他意识到建设好市政对于当地生产与民生的重要意义。之后,他还担任了多项职务,包括副省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广州体育学院院长等,工作岗位多达十几个,因此忙碌至极。有多忙?在他未在地方工作之前,头发依旧茂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工作后,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脱发。
经过多年在地方的工作,到七十年代时,曾生终于迎来了新的任命,调任交通部担任职务。